方舟综合征
然而,经济真能永远保持增长吗?会不会有一天耗尽资源,最终停止呢?为了确保永远增长,我们必须找到永不枯竭的资源。
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探索、征服新的土地。几个世纪以来,不论是欧洲经济增长还是资本主义制度扩张,确实都严重依赖于帝国在海外的征服行动。然而,地球上的岛屿和大陆只有这么多。虽然某些企业家确实也打算探索征服新的行星甚至星系,但现代经济还是需要找到更好的扩张方式。
这时,科学为现代经济提供了可选择的答案。在前面的例子里,狐狸经济之所以不能增长,是因为狐狸不知道如何让兔子变得更多;兔子经济之所以停滞,是因为兔子不知道如何让草长得更快。然而,人类经济之所以能够增长,是因为人类可以找到新的原料、新的能源。
传统观念把世界看成一块大小固定的饼,隐藏的假设就是世界上只有两种资源:原材料和能源。但事实上,资源有三种:原材料、能源和知识。原材料和能源取之有尽,用得越多,剩下的就越少;但知识却是不断增长的,用得越多,反而拥有越多。而且,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还能带来更多原材料和能源。如果我投资1亿美元探勘石油,而且成功地在美国阿拉斯加找到一片油田,我手上会有更多石油,但我的孙子能拥有的石油就少了;相比之下,如果我投资1亿美元研究太阳能,而且成功地找到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新方法,我和我的孙子都能拥有更多能源。
几千年来,我们之所以无法用科学来推动增长,是因为大家误以为各种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里已经提供了世界上所有的重要知识。如果石油公司相信已经找出了全球所有的油田,就不可能再浪费时间与金钱去做勘探;同样,如果人类文化觉得已经知道了所有该知道的知识,就不会费心探究新的知识。而在现代社会之前,这正是大多数人类文明所持有的立场。然而,科学革命打破了人类这种天真的信念,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人类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所知竟如此之少,就突然有了很好的理由要去追求新知,开启了用科学推动进步的道路。
一代接着一代,科学让我们找到了新的能源、新的原材料、更好的机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法。到了此时此刻,人类手中的能源和原材料远超以往,整体产能一飞冲天。蒸汽机、内燃机和计算机等种种发明,打造出了过去从来没有的全新产业。展望20年后的情形,我们可以信心满满,预期20年后的生产和消费都会远超今日。我们相信纳米科技、基因工程和人工智能能够重新定义“生产”,在我们这个不断扩大的“超市”里开辟出新的商品区。
*
因此,资源短缺的问题看起来很有可能克服,但现代经济真正的敌人是生态崩溃。不论是科学进步还是经济增长,都发生在地球这个脆弱的生物圈里,而随着追求增长的大举启动,生态稳定受到冲击。如果想让全球每个人都过着像美国人一样的豪奢生活,我们得多几个地球才行;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最后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要付出代价的不会只是吸血蝙蝠、狐狸和兔子,智人也无法置身事外。生态崩溃将造成经济崩毁、政治动荡以及人类生活水平下降,还可能对人类文明的存在造成威胁。
想防患于未然,方法之一就是放慢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脚步。如果投资者今年想要6%的回报率;或许过了10年,他们可以学会只要有3%的回报率就很满足;过了20年,只要有1%的回报率就会满足;等到30年后,经济就能停止增长,而我们对现状依旧心满意足。然而,增长的信条绝对会坚决反对这种异端想法,反而认为我们应该加快脚步。如果我们的发现让生态系统失去稳定、危及人类,那就该赶快再发现一些什么来保护自己。如果因臭氧层变薄而增加了皮肤癌风险,就该发明更好的防晒油、更佳的抗癌疗法,这样也能刺激新的防晒品和抗癌治疗产业的增长。如果这些新产业污染了大气和海洋,造成全球变暖、大规模生物灭绝,那么我们应该赶快打造虚拟世界和高科技避难所,就算地球变得像地狱一样又热又干且污染严重,也不妨碍我们继续享受一切。
北京的污染状况已经相当恶劣,有时民众必须避免户外活动,而有钱人则会花几千美元安装室内空气净化系统。至于超级有钱人,甚至连自家院子都会盖上保护设施。2013年,供外国外交官及中国高层子女入学的北京国际学校甚至斥资500万美元,在6个网球场及运动场地盖起了巨大的圆顶帐篷,其他学校也纷纷跟进。中国空气净化市场发展蓬勃。至于大多数北京居民,自己当然不可能负担得起这样的奢侈品,也无法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3
人类发现自己陷入了双重竞赛。一方面,我们认为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步伐。10亿中国人和10亿印度人都希望过着像中产阶级美国人一样的生活,而如果美国人还是开着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逛着购物中心,他们实在找不到有什么理由不去全力追求梦想。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能在生态世界末日前悬崖勒马。每年,处理这种双重竞赛的挑战都会越来越艰巨,因为只要在德里贫民区的居民更接近美国梦一步,都是在把地球进一步推向末日的边缘。
好消息是,人类已经享受了几百年的经济增长,却一直没成为生态崩溃的受害者。许多其他物种没能撑过这个过程,人类也曾面临一些经济危机和生态灾难,但总能化险为夷。但是,没有任何自然法则能够保证未来依旧一帆风顺。究竟科学能否永远拯救经济免于冰封、地球免于沸腾,实在没人说得准。而且,由于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能够犯错的空间也在不断缩小。以前可能只要一个世纪发明出一项神奇的产品便已足够,但现在可能每两年就得设法拿出一项奇迹。
我们也应该思考,生态末日对于不同的人类阶层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后果。历史从无正义可言。每当灾难发生,就算这场悲剧根本就是由富人引起的,但穷人受到的苦难几乎总是远远大于富人。在干旱的非洲国家,全球变暖已经开始影响到那里穷人的生活,这些人受影响的程度远比富裕的西方人来得高。充满矛盾的是,科学的力量越大,带来的危险也会越大,原因就在于这让富人自鸣得意。
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例。大多数学者和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全球变暖的现实和危险程度,但也仅止于认识,没有任何实际作为来改变我们的行事做法。对于全球变暖,我们谈得很多,但到了实际行为,人类却不愿为了制止这场灾难而真正在经济、社会或政治上做出牺牲。2000——201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而在1970——2000年,其年增长率仅为1.3%。4 1997年协议减排温室气体的《京都议定书》,目标只是减缓而非阻止全球变暖,但美国这个全球第一大污染者却拒绝签署,也全然不去尝试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唯恐妨碍其经济成长。5
2015年12月,《巴黎协定》制定出较远大的目标,即呼吁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以内。然而,许多为了达成这项目标所必要采取的痛苦措施却都被轻描淡写地延迟到2030年,甚至是21世纪的下半叶,其实也就是把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了下一代。目前的主政者表面上重视环保,收割眼前的政治利益,然而减少排放(也就会减缓增长)要付出的重大政治代价却留给未来的主政者。事关全球气候治理的《巴黎协定》已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但有太多的政客和选民认为,只要经济继续增长,科学家和工程师永远都能拯救我们免于面对生态末日。谈到气候变化的问题,“增长”的真正信徒不只是希望发生奇迹,而是认为奇迹的出现理所当然。
把未来人类的希望,寄托于假设未来的科学家能有些现不可知却能拯救地球的发现,这种想法真的理性吗?目前让整个世界正在运转的大部分总统、部长和首席执行官都是非常理性的人,但为什么他们愿意下这样的赌注?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赌的不会是自己个人的未来。就算情况极度恶化,科学再也无法阻挡洪水侵袭,工程师仍然能够为上层阶级打造出一艘高科技的挪亚方舟,至于其他几十亿人就随波而去吧。对于这种高科技方舟的信念,是对人类未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最大威胁之一。如果有人一心相信自己死后能上天堂,就不该把核武器交到这种人手中;同样,要决定全球生态议题时,也不该交给相信这种高科技方舟的人。
迄今为止,不管是关于全球变暖的言论还是相关的研讨会、高峰会议或协议,都未能抑制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仔细观察图26就会发现,只有在经济危机和经济停滞期间排放量才会减少。因此,温室气体排放之所以在2008——2009年出现小幅下滑,并不是因为签署了《哥本哈根协议》,而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唯一能确保阻止全球变暖的方式就是停止经济增长,但任何政府都不会愿意这么做。
数据来源: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
穷人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不抗议?如果洪水真的来临,穷人将付出所有代价;然而,如果经济停滞,穷人也首当其冲。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穷人的生活唯有在经济增长时才可能改善。因此,如果一定要放慢当下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减少未来的生态威胁,并不太可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保护环境是个很好的主意,但如果有人连房租都交不出来,对于没钱的恐惧就会远远高过对冰层融化的担心。
毫无意义的竞赛追逐
就算人类动作够快,能够同时应付经济和生态崩溃的危机,但这场竞赛本身也是大有问题。对个人而言,这将造成极度的紧张和巨大的压力。经济增长和科学进步已经历经数个世纪,我们至少会以为在那些最先进的国家应该能够享有平静与和平的生活。如果我们的祖先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工具,一定会以为我们的生活如在天堂般无忧无虑。但事实绝非如此。虽然人类取得了诸多成就,却一直有一种压力逼着我们继续生产、不断努力。
我们责怪自己、责怪老板、责怪贷款、责怪政府、责怪学校,但罪魁祸首其实不是他们,而是这份现代契约,即我们在出生的那一天就已然签字画押的契约。在前现代的世界里,人类就像是在官僚系统里的低阶职员,每天只要一打完卡,接着就等着别人去做点什么事;但到了现代,人类自己成了负责的老板,也就时刻感受到压力。
对整体而言,这种竞赛表现为不断的动荡。在过去,社会和政治制度能够历经几个世纪而不衰,但现在几乎是每个世代都会打破旧世界,被新创造的世界所取代。《共产党宣言》说得精辟,现代世界就是“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各种固定的关系和古老的偏见都遭到扫除,而新的结构等不到固定便已经陈旧,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在这样混乱的世界中,生活本已不易,管理则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现代性要求我们更加努力,以确保人类不论是个人还是整体都不想退出这场竞赛(虽然这场竞赛正是所有紧张和混乱的源头)。为此,现代性继续高举增长的旗帜作为其最高价值,要求我们为此要冒一切危险、做出一切牺牲。就整体而言,现代社会鼓励政府、企业和组织以实现增长作为成功的标准,并将稳定视为洪水猛兽;就个人而言,现代性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就算目前的生活已经令自己相当满意,我们还是应该努力争取更多。昨天的奢侈品成了今天的必需品。曾经,一套三居室的公寓、一辆车,加上一部台式电脑就已经能让你相当满意;现在,你会想拥有一套五居室的独栋住宅,车库里有两辆车,再加上许多的iPod(苹果公司开发的系列便携式数字多媒体播放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
要说服个人“想要更多”并非难事,因为人类很容易贪婪,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说服国家或教会这种集合体,让它们也遵循这种新的理想。几千年来,社会在努力抑制个人欲望,以使欲望达到某种平衡。大家都知道,虽然人人都想得到更多,但如果饼的大小是固定的,那么唯有克制才能让社会和谐,而贪婪就变成一件坏事。现代社会让整个世界是非颠倒,让整个人类以为平衡比混乱更可怕,而贪婪因为能促进增长反而成了一件好事。于是,现代社会让人们开始追求更多,从而打破了长久以来抑制贪婪的纪律。
混乱造成的焦虑,大部分因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而得到缓解,而这也是资本主义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资本主义思想家不断安抚我们:“不用担心,一切都会没事的。只要经济增长,其他一切都交给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就行了。”资本主义就这样批准了一个贪婪而混乱的系统,整个系统飞速增长,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或是自己正在前往何方。(计划经济也同样相信增长,并认为能够通过国家计划来避免混乱、操纵增长。虽然在一定时期发挥了作用,但最终还是要转向自由市场经济。)
如今,知识界常常抨击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确实,由于资本主义主导了这个世界,我们应该尽全力了解它有何缺点,以免末日就在眼前。但在批评资本主义的时候,我们仍应看到它的优点与成就。如果我们暂时忽略生态可能会在未来崩溃,并以人口和增长作为成功的标准,资本主义可以说是极其成功的。2016年,虽然我们的世界可能依旧充满压力,也可能一片混乱,但各种关于崩溃和暴力的末日预言并未成真,反而关于永久增长和全球合作的吹牛夸口确实实现了。虽然偶尔也会出现经济危机和国际战争,但是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不仅可行,甚至还克服了饥荒、瘟疫和战争。几千年间,不论是祭司、神父、牧师、拉比还是穆夫提(mufti,伊斯兰教的教法说明官),都说人类不可能单凭自己就能解决饥荒、瘟疫和战争等问题。但之后出现了银行家、投资者和实业家,不到200年,这个梦想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