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思 文 大 紀 卷 七
欽定廷試貢士十二名為萃士。敕於放榜之後,首輔會同禮部禮科公選年青質美者一十二名,令將祖訓及大明會典分類分部,定日熟習。著翰林院編簡一員,提調教習。三年後,仍將所習者分條欽考,以熟記有識者,立賜同進士出身,破格授以翰林、禮部等官。其首名賜為中興廷試貢元,准與即授京官。其直、浙、江、楚、雲、貴、兩廣,或疆殘家破、或路遠流離,俱於放榜後三日,吏部會同首輔該科仍引各生於朝門外公同註定地方學職,次及福建諸生,此天理至公。且於選中酌其道路遠近,勿致難行,以示朕篤念斯文、嘉惠天下至意。
頒賜平粵伯鐵券於丁魁楚。
寧德、福安、壽寧等縣土寇橫行。上敕撫按道府刻期勦定,擒渠散脅,以靖地方。
敕崔芝親繳魯藩旨印,純忠可嘉。今海師倚任方隆,即與掛平海將軍印。
上謂群臣曰:『輔臣道周委身殉難,其子子中備述之,鎮臣黃斌卿亦有此奏。讀絕命詩有「支天千古事,失路一朝人」之句,朕亦不覺泣數行下!首為推戴大臣,卹典著於五月內察例具奏。其子子中年俱幼,更可憐憫!前賜銀圖既繳,准給銀二十兩,以助書資』。
賞吏部給事中朱作楫旌廉天字銀牌二兩曰:『作楫以羈旅之臣,直言受知,身處垣掖,能卻暮金,真濁世之魯靈光也』!
上曰:『天氣炎蒸,輕犯豈宜淹禁?即敕刑部遵熱審事例通行直省,除人命、強盜、官糧、軍機外,其餘軍徒以下俱准保釋,以迓天和』。
以手敕一道、關防一顆賜行人唐倜,條記一顆賜兵部司務王甡,使速去圖功,勿誤軍機。
敕司禮監速行文知會平彝侯:福京空虛,大比當嚴;一面用以防備,一面留總憲臣張肯堂彈壓。
福建監臨御史王孫蕃、韓元勳疏陳:『減篇恤士,推一時之恩。惟是二書三經,不若三書二經為合式;其題目仍照七篇俱出,二場亦然。庶鐫之試錄,傳之天下後世,皆信為不刊之章程,興朝之盛美也』。上准如議行。
十六日午時,上大召對行在輔臣大小九卿科道並翰林記注官,後殿候對;鴻臚寺即與傳行。
以工科給事中黃大鵬協守仙霞關。大鵬,建陽人,崇禎庚辰進士,以鄉紳同地方官料理,誠重之也;亦以其能覺察地方隱情,而桑梓念切耳。
和順王慈欻疏陳:『建縣百姓因大兵久鎮,溪不敢漁、山不敢樵』。上曰:『如此情景,何以聊生?今後各官經過,不許入城,城外亦不許延駐。犯者即行奏聞。還與榜示通知。該縣官一面訓練鄉勇,以鞏巖邑』。
張安復姓名為陳丹,遠來迎駕。上謂其忠勇可嘉,著加銜為御營副總兵,仍管游擊事。後敕其往虔中,隨督輔觀生恢勦。
永福縣雁湖山賊作亂,知縣田摺計平之,渠魁審明正法。
令恤民庫發銀二百兩,為楚王華壁五、六兩月袍膳之需。
上諭戶部曰:『錢糧收放,原以准入為出,多添則病。在解官仍作欠數,因而布政司增添法馬,又苦在百姓。只以舊時法馬為準,將該部與布政司較定,製造通行。但無失出。何須增入』?
廣東解大造賦役黃冊一千七百一十九本、總貫冊一百本,著戶部察收。
上以光澤荒殘,民窮可念,本年正供錢糧准與減免六分,以恤災黎;他邑不得援例。
兵部右侍郎喻思恂率文武二十二人,共奏弘光皇帝在平溪衛薙髮為僧。上令內臣屈尚忠、通政使周昌晉往平溪識認,仍敕黔撫、□撫用心護駕前來。若有未真,即以方外禮延來相見,朕自有鑒裁。後知為逆賊張獻忠假冒,遂輟前旨。
敕內臣李國臣:『看首輔吾騶足疾如何?順頒蜜食二罐、藥資三十兩,著善調攝,以副眷倚』。
監軍兵部主事黃師正進督師史可法遺表。上曰:『可法名重山河,光爭日月!至今兒童走卒,咸知其名。方當擊楫渡江,速圖恢復;乃為強鎮力阻、奸黨橫行,竟志以歿也。惜哉!讀遺表,令人憤恨。應得贈恤、祭葬、易名未盡事宜,行在該部即行詳議具奏。聞其母妻猶陷寇穴、一子未知存亡,作何獲尋?黃師正多方圖之』!
上諭首輔吾騶曰:『田闢之兵敢行潰叛,大安關外復有失挫。朕心焦勞,卿其強出而分憂焉』。
督輔傅冠免。其領過餉器火藥,著行在兵部照數察收,以為謝恩、揭重熙恢勦用。時瀘溪危急,重熙參其身任督師,日午方起,未嘗至關上一步,人言嘖嘖。上怒其有負委託之故,准以原銜歸里焉。
上諭首輔吾騶曰:『卿足患,朕親見蹣跚之狀,准再調三、四日。朕決意蹕汀,卿可同樞臣早為料理』。
上謂諸輔臣曰:『臨民之官,豈可以銀而得?朕於閩浙近地,凡有捐餉至二、三千兩而求為知縣者,朕斷不允。蓋為民生計,不可不周;況撫戢凋殘,有所未便耶』?時鳳衛伯、牟文綬為捐餉急公而有求署□山縣事者,故上峻卻之。
復諭吾騶曰:『朕在延多日,漫云兼顧江、浙,終於江、浙何補?不如實實出關,拿定一件做去,尚為得法。且今地方止有閩、廣、江、楚四省,咽喉全在一處,清所必爭、我所必守。今不自出,負祖負民,朕之存亡,猶其小者。今還要催林□兵併陳天榜兵到,決意初一日必行』。
敕恤民庫發粵餉二萬兩,差官周瑚等解到督輔廷麟軍前用。
永定縣溪□雷湖地方,白晝行劫,奪去誥敕二十軸及糧銀一千五百餘兩。上聞而駭異之,嚴行道府緝獲,以濟軍需。
平彝侯鄭芝龍疏請疏通福京河道以消殺氣,以奠民生。上允行。
贈諸生翟翬為翰林院待詔。翟翬,江南人,雅以復仇雪恥自負。聞皇上登極,匍匐入閩,建言諫諍,不遺餘力。上官之,不受。茲以病故,陝西道御史錢邦為陳其本末。上憐其才,贈以是官;並賜銀二十兩為葬資,邦為之繳還。上曰:『朕視忠臣過於骨肉,一臣云亡,朝廷即少一助。翟翬賜金,著與製一碑碣,不必繳進。仍賜四語,俾勒於石,曰:「生既盡君臣之義,死亦凜華彝之防;名稱大明正士,實關天地綱常」。錢邦等奉行』。
禮部繳進貴州試錄二十冊。
授生員韓雄都為兵部職方司試主事。雄都,曲周縣人,忠憤氣誼甲於同等。始與上遇於淮陽,頗有獻納;繼乃抵畿南,偵探敵情;比與輔臣路振飛起義大湖,同副總兵王羽、參將王奮武、中書路澤溥、澤淳、舉人楊廷樞等同仇敵愾,大挫敵鋒,後乃入閩。上稱為佳士,起拜是職。
兵部尚書吳春枝疏稱杭州已復,上曰:『杭復,則嘉、湖自是易事。陸兵著靖彝侯專任之,水兵著楊耿、李一根、周鶴芝等任之。徽寧一路,制臣李蘧、撫臣□□、包鳳起、輔臣朱大典、勳臣劉孔昭、臺臣尹民興、汪觀等分任之。務以夏杪為期,慰朕靖彝安民至意』。
錦衣衛王承恩疏請三眼銃百門、弓百張、皮套百個、弩百把、腰刀百把、藤牌百面、百枝、火藥千斤,俱照數發與之。
官給大學士路振飛藥資銀二百兩曰:『卿為患難舊德,朕心眷注彌殷。時當極難正宜同心力挽,上報高皇,中全始終。若以病陳請,豈朕所望?著即日入直,切諭切諭』!
贛州危迫,人心驚疑。督臣萬元吉取家入城,與民兵誓死相守,乃保無虞。上聞而壯之,加以樞銜;餘協力共守者,陞賞有差。撫臣劉廣胤退避雩都,是何節鉞?著革職聽勘!
敕福京戶部發銀,依前式製造尚方劍十五柄。
給李蘧差官領餉七百五十兩、馮京第差官領餉一千五百兩。廣東解餉銀十萬五千五百兩有奇、鹽課銀二萬一千三百兩有奇,著恤民庫察收。布政使吳時亮躬親督解,程鄉遇警,保扶無虞,隨陞為少司馬並加服俸,以勸有功。
敕發戡合一道與周文燦,去貴州調兵。
沙縣山寇竊發,焚掠原野一空。上念孑遺可憫,敕有司官軫恤之。
上諭督輔觀生曰:『覽卿奏,援虔將悍兵驕,一聞急警,輒就思歸。如此無紀之兵,安能濟事?雩都、會昌諸邑既可直達汀州,則防汀更急於防虔,何四都無一人議及?甚為可憂!敗殘兵將,罪之不能、呼之不應;督輔諸臣,孰為美策?退守庾關,豈朕所望?更當奮圖鼓勵,堅定腳跟。駐蹕延平,以觀時變,卿言良是。還不時揆度情形,飛章來奏』。
敕恤民庫發銀二千兩,與撫臣劉中藻,帶往溫州賑濟。時溫州民苦荒,種不入土也。再發五百兩,為其募兵用。
上謂近臣曰:『信撫五易而後得周損,今又說損不足用。才能試而後見,俟到任不效,另議未晚。信乎用人之難也』!
都御史楊文驄疏陳「吳易斬偽將二十三員,殲敵三千餘級,獲船五百餘隻,衣甲器械無算」。上知大悅,曰:『吳易於二月內已欽加職銜,來疏尚未全填,豈邸報猶有阻隔?今茲大捷,准加陞行在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餘銜如故;陳子龍准加陞行在兵部添註右侍郎兼侍讀學士』。
禮部擬會試定用十月,移催各省各府,不敢遲誤,遵上旨也。
敕選正官收粵西鹽利,以資國計;不宜留飽奸豪,徒付鎮臣經理。
敕國姓成功兼顧大安關,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騎突入;銃器火藥,即令二部給發。
上諭大學士吳景伯曰:『贛州告警,朕已三次發去餉銀八萬兩,未見成功。徒糜糧餉,深為可惜』!
上諭吏部驗封司員外曹元芳曰:『東南為朕一人故,三遭寇虐,覽奏如痌瘝在躬。義師在在雲集,乘其怨而激勵之、因其勢而利導之,真恢勦一大機。元芳為國仇家難驚心,慷慨請纓,具見忠孝。但往難,而有濟更難也』。
上敕總督川湖侍郎楊鶚曰:『清眾馳驟,方在楚豫,必先堵勦,方為長策。以湖南兵馬錢糧,付撫臣堵胤錫專辦荊襄承德;卿自認訓練催趲,佐兩路騰飽,功罪自無蒙混,極說得是。自今選將寧嚴毋徇,練兵寧不足毋有餘,通與傳知。卿還切念興復中原,非一手一足,務矢同心同力。恢復勳成,一體酬敘』。
復黃斌卿伯爵,改「肅」為「威」;以「肅」字字義有盡也。
贈輔臣黃道周為文明伯,諡曰「忠烈」。平彝侯鄭芝龍疏陳孤臣矢心盡忠,上曰:『輔臣道周身陷腥羶,節光日月。甘久餓以明志,罵賊官而求死。雖罹國運中微,不愧大明宰相!朕讀其遺詩,刺心流涕。朕負道周,未能救於事前。道周不負朕,真誠擁戴於先;力恢危疆,垂斃不辱於後。此後必要奮志殺敵,雪我忠良。今日卹典,尤當破格。祭葬既照伯爵例行,妻封一品夫人;聞其四子:長為錦衣衛世襲指揮、次為錦衣衛世襲正千戶、三子著做行在尚寶司丞、四子著做中書科中書舍人。仍敕有司:一立廟於本鄉、一立廟於福京,春秋致祭;併予立坊於家,文曰「中興藎輔」。其遺詩即立碑於廟門。家祠曰「報忠」、京祠曰「憫忠」。俟朕稍暇,當親草詔,頒示朕過於天下。行在該部速奉行』。
議加福建鄉解額三十名,以示龍興首善、廣開薪槱至意。
令吏科都給事中袁彭年申飭科規,加卿銜以寵異之。時中興草創,凡事俱循陋規,上知其弊;特拔彭年以為六垣之長。彭年陳列五款。上曰:『即此便見丰裁。至中旨當慎封駁,最所樂聞。隨事抄忝職掌,亟宜修舉;以題覆還部院,極為得體。然必每科一員,專管注銷,月終提比摘參,方無稽誤。諸不要緊疏,聽該科季終彙請註銷。召對頻行,備官恐廢辦事;今後侍班科道錦衣衛,各輪一員供直。其日召對某人,鴻臚寺開一小單送閣,俾輔臣亦得與聞。記註官另候傳宣,事公則公言之,不得概註獨對。諫諍需人,資俸宜循,英才亦不可抑。庶常部曹中行推知,皆可為言官;若薦舉得當,又難盡依常格。至內外兼轉,自關舊制;二人兩季京堂監司之例,斷當舉行。朕特召彭年,正為是故。還須逐款遵依,不得僅以建白了事。彭年資俸已深,准加行在太常寺少卿,仍管吏科印務』。
大學士督師楊廷麟疏陳:「虔事危在旦夕,援兵半已潰亡」。上曰:『吉州失守,督臣萬元吉諸兵皆付一擲。撫臣劉廣胤先出雩都,副總陳舟、張琮、李源符五月初一日失機,成何法紀!此番功罪宜明,卿即詳悉入奏;惟虛惟公,勿僭勿骫。見在收拾敗殘,亦即中興根本。粵兵狼兵三萬餘人,准卿召募;但作何招集、作何約束,必先議定。近日地方苦兵,尤甚於賊。經過不慎,號令不嚴,驅虎進狼,綠林四起,豈必寇作戎首哉?包象乾兵、張佳玉兵,卿還嚴諭,不得收聚兇徒,終成潰散。朕十日內外,一定親蹕汀州,面議方略。誓在必行,決不失信』云。
以修關餘銀令錦衣衛分賞鄉勇,人各一金,為首者倍之;使有功者皆沾實惠云。
上諭吏部尚書郭維經曰:『官員賢否,關民生之榮悴、切宗社之安危。若吏部有滿堂清官,天下必少呻吟百姓。朕於此選,至虛至公,力拔其尤而後已焉』。
戎政尚書吳春枝巡行汀郡,確彙永寧、清流、歸化三縣平定功次,陞賞有差。
上謂兵部試司務蔣平階曰:『覽爾奏,多發人所未發,如一官五月而更數人、一人數月而更三命、百里而督撫並設、巡方與中使並差,皆害政之大者。至謂「疑人復留用,募兵不同餉;有聽言之名,而未收其用;去鋪張而存實意,□失機而務持重」。皆切要語,朕所嘉尚焉』!
安插迎駕副總兵楊元斌兵於將樂。
溫州府進貢新茶。
敕錦衣衛都督楊耿發兵捕勦沿海寇盜。時周駿、崔芝、林雲龍等或募賊入港行劫、或倚賊垂涎紳民;上以不可為訓,故發兵勦之。並知沿海兵餉單虛,著福京戶部與布政司會議具奏。
江西光黃各砦義師雲起,上敕其聯合義旅,殺偽復疆;仍列登極詔書「復一縣即授知縣」等款於敕中,付行人唐倜等去。
吏部尚書郭維經疏列三吳起義死難士紳,各贈官有差:葛麟贈兵部郎中,錢振光贈參政,顧棻贈兵部主事,王日如贈兵部員外,馮翥贈副使,錢圭贈參政,王有容贈僉事,麻三衡贈國子監學正,凌宏煥、張明光、謝球俱贈訓導。
上敕光澤各縣倉穀發充兵餉,可以濟饑紓急,亦便於出陳納新。發米一百三十石賞給軍士,歡呼飽騰。
上命禮部右侍郎曹學佺清察軍糧,兼濟民食,仍書四字於職銜。學佺至是辭以威宗實錄撰諸家集,精力維艱,難兼他務。上許其薦一人自代。
學佺饒有幹濟,捐資買米,天興賴以不饑。然其門下士,略有藉此而覓厚息於他州縣者,人言嘖嘖。故特疏辭之。
給督師楊廷麟弓絃各一千數、箭三千枝。不足者,著原解戶湊補。
惠潮巡撫劉柱國擒獲潮陽賊首莊三權,即時正法,疏聞行在。上令其察敘有功員役。
上諭錦衣衛王承恩曰:『關外駐劄重兵,以便相機驅勦;關內聯絡鄉勇,以資守望應援,自是守關勝著。擇用本地鄉紳同地方官料理關內事務,使兵不得擾民,尤為緊要。爾此奏具見方略』。
以鄉紳張調鼎同道臣趙秉樞扼守永定關、謝紹芳同府臣周維新扼守大安關、黃大鵬同臺臣鄭為虹扼守仙霞關;務要調和兵民,偵禦奸寇,與守關兵將有功同賞、有罪同罰,違者三尺不宥。
溫州饑,再發銀一千兩,令何兆龍往賑之。?a class="__cf_email__" href="../../../cdn-cgi/l/email-protection" data-cfemail="8a4505470dca5e31">[email protected]:『奇荒至此,一千之數,安能遍活數十萬生靈乎?疏通救急,作何設法?撫臣盧若騰、鎮臣賀君堯速為設防,毋使甌民重困』。
上覽台州府通判萬年英疏曰:『這所陳三事,侃侃直敷,乃至四千三百餘言,讀之殊深痛感!陳函輝各文武張國俊、朱常浙等不知名義,無足深論;江上諸臣,武如方國安、鄭遵謙等,文如方逢年、張國維等,朕亦自有鑒裁』。
詔安縣為山寇所陷,殺官劫庫。旋復之。
禮部尚書曹學佺助海師餉銀一萬兩。時海師議久不成,朝廷兵餉尚缺。學佺請恢復之策,舟師直搗金陵,或可冀其萬一,故罄竭家資及鹽木諸項,勉成一萬以濟之。
釋裴村愚民周□為人妄捏奸細者。時輔臣蔣德璟過裴村,男婦百餘人控訴周某實非奸細,又有里排生員人等保認。疏聞,詔釋放之;曰:『此後巡緝固應毖嚴,亦不可妄拿良民,致無辜遭陷。守關將士各與申飭,二詞並發存案』。
差工部司官黃昌祺回粵東買硝,動支該省布政司銀六千,以省攜帶之虞。
上諭都督汪碩德曰:『覽爾疏,兵以無糧迫民、民以求生投寇,深可痛恨!彝鋒既逼鉛、永,藥盡矢窮,何以禦敵?爾還鼓勵前行,奮圖撲滅,毋得逗留,自干公議。並察明碩畫,作何下落具奏』。
行在御營設立十標,計兵數一萬。其器械衣甲,准各府汰去逃亡各額內搜出備用。時林□福寧募兵未至,敕催速赴戎政官通領,以隸十標。
左都御史張肯堂疏薦崔芝善於用海,有船五十餘號、有兵二千餘名,乞釋罪圖功置臣標下。上從之;曰:『前楊耿糾其募賊入港,因發兵捕勦。卿既信其無他,即准隨卿前進,定限夏至前到,以便卿乘風急行。崔芝俟再立功,即與掛印』。
夏至祭典,敕福京太常寺舉行。
會官處決朱家棟,以謝徽州百姓。
翰林院檢討何九雲進家藏書四百八十四種、計三千五本,令第九祿投。上曰:『朕性喜閱書,所進者縑緗殊富,頓快素願;著即收進。內有重的,仍發與九祿領回。九祿著做國子監學正,以示酬勞』。
欽天監奏星異。上曰:『人事修省,可回天災。各官著極力消弭,毋事虛文』。
福京署國子監祭酒朱天麟疏言新舊貢生在監者已有千人,成均伊始,當廣作人。上許其於皿字、貝字號量中二十名,以示京、省並設之意。
敕福京戶部侍郎徐應秋貯備積穀,每年務滿二萬□千七百五十三石之數。著於收成後,凡有罪犯取贖者,咸令其納穀。務令陳陳相因,始克有濟。
以福京戶部侍郎黃日昌協理安民庫。
上謂司禮監曰:『內官品級奉御為正六品。今內官多到,宜廣從六品以下之銜,庶不僭亂。欽行酌定:中宮皇后位下差使,定銜曰「椒宮承使」,為正七品;皇貴妃位下差使,定銜曰「椒閣應使」,為正八品;九嬪位下差使,曰「椒室領使」,為正九品。此下內使都為不入流,永為定例。著纂入實錄,以示將來』。
廣西布政使起解糧餉三萬二千兩、□資銀四千八百六十八兩。
四川參政今陞大僕寺少卿劉麟長疏陳恢復重夔二府、三州、二十三縣,以川餉膽川兵,不得虛糜破冒。上嘉其不避艱危,盡抒方略,忠勞懋著,俾其前來陛見供職焉。
平□將軍陳秀請募兵二千,以足守關五千之數。上曰:『增兵必先議餉與衣甲器械等項,著戶、工、兵三部議奏』。
時有訛言駕回天興者。上聞之怒,曰:『朕以進戰自誓,豈有復回之理?誰為此言,以惑亂耳目?即應立刻察明斬首,以警其餘』!
上游巡撫吳聞禮疏陳『鎮兵分防:岑陽撥戴忠兵扼守,桐木撥陳梧兵扼守,谷□撥施朗兵扼守,焦嶺撥方機兵扼守,觀音隘撥黃廷兵扼守』。上曰:『此皆輔臣德璟與該撫激發忠誠所致,況兼施福慷慨鼓行,黃興勇而能下者乎?朕心甚悅』!
行人瞿昶疏陳楚蜀滇黔事情:『楚,在一事權,專任使。預敕重臣,以待南昌荊襄之復,即遣大將以鎮之。蜀,在結將士,收民心,用蜀人辦事。搖黃則勦撫並用,獻賊則殲厥渠魁。滇、黔,則在外援鄰邦,內顧門戶。但近日勳臣土司議論未定,其地近蜀之遵、永,與楚之接界平溪、銅仁,俱宜防援,種種皆扼要實著』。上嘉納之。
都督李士璉抗節拒寇,上與掛討奴將軍印,作御營從征前鋒左軍都督同知,進太子太傅。
首輔何吾騶、兵部尚書吳春枝簡練十標,議定兵餉才將四款。以郭奇管作第二標,陳天榜第三標,熊和、王秀奇、陳文火廉、方登天作四、五、六、七標,林所募者俱著巢拱極管領,作八、九、十標。標兵毋得過額;凡有餘兵,即隸戎政標下,以備御標缺補。上從之。先發銀一千兩,為犒練之用;餉有定支,才可節制,庶實得兵用焉。
上顧左右曰:『延平地窄米貴,朕原不欲久住,俟虔南收拾安妥,六飛即當迅發也。兵部主事方文耀勸朕裁減員役,此說誠是。但各處嘯警,地方官宜及早消弭,毋貽朕行後之憂』。
漳南道臣傅雲龍才足辦賊,著留久任,以安地方;廣東布政使缺另補。
擢瞿昶為雲南道御史,銜命往調劉承胤兵。
諭國姓成功曰:『福疆戰守,必取閩餉;浙直江楚戰守,乃取粵餉:不得一毫僭差。李長倩專司粵餉、行在吏部立推右侍郎一員專司閩餉,務令井然,以有成緒。粵東撫按挑選舊兵一萬、粵西撫按挑選狼兵滇兵一萬,以資收復中原』。
山寇萬人攻圍龍巖縣。
恩貢生陳元綸赴廷試,進所著「豳風保治全書」、「五經涉錄」各一部;上敕留覽,以啟所學。
特授廷試貢生第一名李萼輝為禮科給事中。敕其侃侃直言,毋負新恩特簡。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