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 浪迹丛谈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两汉魏晋南北朝笔记 唐五代笔记 宋元笔记 明人笔记 清人笔记 民国笔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四

  ◎翰林院缘起

  我朝天聪三年,始设文馆于盛京,十年改文馆为内三院,一曰内国史院,掌

  记注、诏令、编纂史书及撰拟诸表章之属;一曰内秘书院,掌撰外国往来书状及

  敕谕、祭文之属;一曰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劝讲御前,侍讲皇子,

  并教诸亲王之属,各设大学士掌之。顺治二年,以翰林院官分隶内三院,称内翰

  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弘文院。十五年改内三院为内阁,十八年复改

  内阁为内三院,裁翰林院,康熙九年仍改内阁,另设翰林院,至今用之。

  ◎大学士缘起

  顺治初年,设满、汉大学士,不备官,兼各部尚书衔。十五年定以大学士分

  兼殿阁,称中和殿大学土、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

  阁大学土、东阁大学士。雍正七年,以礼部尚书陈元龙、左都御史尹泰年近八旬,

  精力尚健,特加恩授为额外大学士,盖即今之协办大学士也。乾隆十三年谕曰:

  “《大清会典》开载,内阁满、汉大学士员缺无定,出自简任等语,本朝由内三

  院改设内阁大学士,未有定数,自是官不必备,惟其人之意。而康熙年间,满、

  汉大学士率用四员,至雍正年间以来,多用至六员,更或增置一二人协办。朕思

  内阁居六卿之首,满、汉大学士应有定员,方合体制,嗣后著定为满、汉各二员,

  其协办,满、汉或一员或二员,因人酌派。又大学士官衔仍兼殿阁,《会典》所

  载中和、保和、文华、武英四殿,文渊、东阁二阁,未为画一,其中和殿名从未

  有用者,即不必开载,著增入体仁阁名,则三殿三阁,较为整齐。再大学士缺出,

  定例请旨开列,亦有迟至一月后始行请旨者。朕思大学士职司赞襄,如其宣力有

  年,遇有告休病故,不忍遽行开缺,应俟至一月以后,乃国家眷念旧臣、加恩辅

  弼之意;若缘事降革,则机务重地,未容久旷,自应即行开列,不必请旨。”又

  五十八年谕:以大学士职居正一品,无庸复兼从一品之尚书虚衔。皆载在《会典》,

  永著为例。

  ◎学士缘起

  今人率称中书为舍人,其实古之中书舍人,尊于今之中书远甚。国初自大学

  士以下,又设满、汉学士及侍读学士,顺治十六年裁满、汉学士,其满洲侍读学

  士以下,俱改为中书舍人,照现在品级加卿寺衔,则亦非今中书所得比也。十八

  年始仍设学士及侍读学士,康熙十年始定满、汉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谥法

  定例:一品官以上应否予谥,请旨定夺,二品以下无谥,其有予谥者,系奉

  特旨。或效职勤劳,或没身行阵,或以文学,或以武功,均得邀逾格茂典,而乾

  隆十七年韩以工制义追谥文懿,三十年王士祯以工诗追谥文简,尤为稽古殊荣。

  ◎追谥

  有因其子孙奏请而追谥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西安副都统阿鲁疏奏:“臣

  父济世哈,因军前效力,擢用至正红旗都统、刑部尚书、三等男,于康熙元年八

  月内病故,未蒙谥典,伏乞皇上加恩赐谥。”允之,得谥勇壮,此尤为盛朝旷典,

  此后未有踵而行之者。

  ◎夺谥

  有生前得谥而身后削夺者。和硕端重亲王博洛于顺治九年三月得谥定,十六

  年十月追降贝勒,夺谥;又礼部侍郎加尚书衔沈德潜于乾隆三十四年十月得谥文

  悫,四十三年三月夺谥;又云贵总督卞三元于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得谥恪敏,乾

  隆四十六年二月夺谥。以劝忠励绩之事,仍严黜陟予夺之权,亦视其人之自取而

  已。

  ◎谥文

  凡由词臣出身者,谥法例准以“文”字冠首,惟乾隆二十一年兵部尚书、参

  赞大臣鄂容安以阵前捐躯请谥,内阁撰文刚、文烈二谥奏进,上去两“文”字,

  赐谥刚烈,此异数也。又雍正七年,赐吏部侍郎、署直隶总督、赠礼部尚书何世

  瑾谥端简,何亦词臣,而不用“文”字,莫详其故,询之馆阁老辈,亦不能答。

  ◎谥文正

  凡臣工谥法,古以文正为最荣,今人亦踵其说而不知所自始。按《梁溪漫志》

  云:“谥之美者,极于文正,司马温公尝言之,而身得之,国朝以来得此谥者,

  惟公与王沂公、范希文而已,若李司空、王太尉旦皆谥文贞,后以犯仁宗嫌名,

  世遂呼为文正,其实非本谥也。如张文节、夏文庄,始皆欲以文正易名,而朝论

  迄不可,此谥不易得如此。”此宋人之说也。《野获编》云:“刘瑾欲中伤杨邃

  庵一清,李西涯东阳力救乃免,及西涯病笃,杨慰之曰:‘国朝以来,文臣无有

  谥文正者,如有不讳,请以谥公。’西涯顿首称谢,卒后果谥文正。有人改宋人

  《讥京镗诗》云:‘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大风吹上梧桐树,自有

  旁人说短长。’”此明人之说也。及恭考我朝鸿称册中所载群臣得用之谥,以

  “忠”为第一字(肫诚翊赞曰忠;危身奉上曰忠),而“文”为第五字(道德博

  闻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勤学好问曰文;锡民爵位曰文),“正”为第四十一字

  (守道不移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则竟以文正为佳谥之首称,亦似无所据矣。

  按晋太康中范子安平,东吴时临海太守,后谢病还家,屡召不起,年六十九卒,

  有诏追谥文正先生,此盖谥文正之最先者,见《钱塘先贤传赞》。我朝之得谥文

  正者,百余年来亦不过数人,如睢州之汤,诸城之刘,大兴之朱,皆足媲美前修。

  道光以来,则惟歙县曹太傅而已。相传吾闽安溪李公,初拟谥文正,后以在学政

  任内夺情事,改谥文贞,信乎此谥之难能而可贵也!

  ◎封爵

  《文献通考》极言封建之不可行,自是通论,顾封建之法不可行,而封爵之

  制不可废,我朝折衷成法,封而不建,实万世不易之良规。惟今人遇公、侯、伯,

  辄称为五等之封,此但沿前古之称,而于我朝封爵之制,实未之考也。成周以来,

  列爵惟五,秦、汉时爵二十级,并非世职,其世袭者,只有侯爵,分县侯、乡侯、

  亭侯三等,惟唐、宋悉依周制。我朝则公、侯、伯之下,并未立子、男之爵,而

  别立五等之世职,则共为八等。彼时尚未定汉文之名,乾隆元年始奏准以精奇尼

  哈番为子职,阿思哈尼哈番为男职,各分三等,以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亦各

  分三等,拜他拉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凡公、侯、伯,无论

  一、二、三等,俱列超品,一、二、三等子为正一品,一、二、三等男为正二品,

  一、二、三等轻车都尉为正三品,骑都尉为正四品,云骑尉为正五品,恩骑尉为

  正六品。

  ◎武阶

  本朝官制,文职以大学士为第一官,以光禄大夫为第一阶,此士大夫所熟知,

  而询以武职,率多茫然。前明郎仁宝《七修类稿》首卷备载当时文官品级阶资,

  而不及武官,非必重文而轻武,亦由闻见所习然耳。谨按,我朝八旗武职,以领

  侍卫内大臣为第一品,内大臣、步军统领、各旗都统、各省驻防将军、都统为从

  一品。绿营武职无正一品,以各省提督为从一品。其武职封阶,旧例正、从一品

  俱封荣禄大夫,正二品至从五品俱封将军,后移荣禄大夫为文职从一品之封,改

  封武职正一品为建威大夫,从一品为振威大夫。乾隆五十一年复改定正一品封建

  威将军,从一品封振威将军,正二品封武显将军,从二品封武功将军,三、四品

  俱封都尉,五、六品俱封骑尉,八、九品俱封校尉,又定公、侯、伯并封建威将

  军。余官江南时,总督为任城孙寄圃先生,将军为普恭,普盛气凌人,每与总督

  争仪注,常以将军职分较大为言,孙亦怡然听之。谨按,乾隆二十七年定例,总

  督未加衔者,将军衔大,班次在总督前,若加衔者,其班次即当照衔序定,此例

  尚在将军未改从一品之前,此普所不知也。但旧例各省驻防将军本列正二品,乾

  隆三十二年因总督系从一品,将军亦当为从一品,使外任文、武统率大员品制相

  当,奏准改将军为从一品,则将军并不能大于总督,此则普所宜知也。无何,寄

  圃先生晋揆席,笑谓普曰:“大学士班次想不在将军之后乎?”普为爽然。

  ◎绿营武阶

  国初绿营提督、总兵带有左都督、右都督衔者,正一品,带都督同知衔者,

  从一品,带都督佥事、署都督事衔者,正三品。至乾隆十八年省去都督等衔,始

  定提督为从一品,总兵为正二品,游击初制正三品,后改从三品,都司初亦正三

  品,后改从三品,今改正四品,守备初列正四品,后改正五品,河营守备初照千

  总品级,后定为从五品,守御所千总初列正五品,后升为从四品,今改从五品,

  卫千总初列从五品,今改从六品。其七品以下,旧制未设官阶,其经制外委千总,

  经制外委把总,及额外外委,亦向无品级,于乾隆五十一年,定以经制外委千总

  为正八品,经制外委把总为正九品,额外外委为从九品,合计绿营武职一品无正,

  七、八品无从,实共十四阶,与文职稍殊。

  ◎武职回避

  武职有与文职异者二事。文职皆回避本省,武职则于乾隆十二年议定:副将、

  参将无论水师、陆路,均回避本省,游击、都司、守备准于五百里外及隔府别营

  题补,至千总末属微员发往他省,不免俯仰拮据之虑,仍留本省题补,不必回避。

  又河营参将员缺,如果无籍隶他省,熟谙河务之人,亦准于本省人员内保题补用。

  又议准水师与陆路不同,若必尽用他省之人,恐一时不能熟练情形,转于水师无

  益,嗣后水师副将毋庸回避本省。又文职遇丁忧,毋论大小,皆令离任,而武职

  初制,则凡遇亲丧者,皆令在任守制二十七月,照常供职,不准回籍。康熙间定

  副将以上皆准回籍终丧,参将以下皆在任守制,其遇军机调遣者,不在此例。凡

  有亲丧各官,二十七月之内,遇朝贺祭祀一应庆典,免其行礼,未满服制之前,

  停其升转。

  ◎伞盖

  《大清律例》载:“职官伞盖,一品、二品,银葫芦,杏黄罗表,红里;三

  品、四品,红葫芦,杏黄罗表,红里,以上皆三檐。五品,红葫芦,蓝罗表,红

  里;六品以下、八品以上,惟用蓝绢,皆重檐。庶民不得用罗绢凉伞,许用油纸

  雨伞。”又《礼部则例载》:“总督以下至知府,用杏黄伞;府佐贰以下至县丞、

  教官,用蓝伞;其杂职以下,无伞。又武官自提督以下至都司,用杏黄伞;守备

  不用‘肃静’、‘回避’牌,余视都司。”今文官府佐贰皆用红伞,武官千总亦

  然,不自知其僭矣。

  ◎世职

  向来八旗世职,于袭次应完之后,有赏给恩骑尉承袭罔替之例,而绿营世职

  则无之。乾隆三十二年,因吾乡海澄公黄芳度合门殉节,曾准袭公爵十二次,念

  其忠荩,准照八旗之例,于袭次完后,仍赏给恩骑尉,世袭罔替。同时如将军张

  勇、赵良栋、王进宝,提督孙思克、陈福、豆斌,总兵高大喜等,皆照此推恩。

  嗣又覆查,得殉节阵亡之张国彦等十七员,军功较著之惠应诏等十四员,亦一体

  加恩,此后绿营武职,始有承袭罔替之例。

  ◎鼓噪

  道光三年冬,南河中军副将裘安邦操练兵丁过于严刻,不服而哗,其声彻于

  帅署,裘因以鼓噪禀请究办,将成大狱,大拂河帅之意,龃龉者旬余日。值制府

  孙公莅浦,询裘曰:“是日演武场中只人语喧哗乎?抑有击鼓者乎?”裘曰:

  “只一片人声,并无鼓声。”公笑曰:“鼓者,伐鼓渊渊,噪者,人声嘈杂,必

  兼之者乃为鼓噪,此殆非也。”其狱顿息,河帅甚喜,河上同官皆啧啧称孙公之

  明决。余以淮海道承问此狱,时河帅已病入膏肓,不忍再激其怒,遂亦将就了之。

  按《会典》中载,康熙十年题准官弁给饷稽迟,侵扣暴虐,以致营兵哗噪者,革

  职,该管上司及提镇皆降二级调用;又河营兵哗噪,提督徇情不参及参劾不实者,

  降二级调用;又若该管官唆使哗噪者,革职提问。是功令中只有哗噪之目,并无

  鼓声、人声之分,孙公亦因例议綦严,又河帅适病困,肝火易炎,权辞以解此狱,

  非遂可为典要也。

  ◎武生武举

  文秀才称生员,武秀才则只称武生,文科中式者称举人,武科则只称武举。

  文称鹿鸣宴,武称鹰扬宴,人皆知之;文进士称恩荣宴,而武进士称会武宴,则

  罕有知者。又世俗称武职一级管一级,谓都司可棍责守备,守备可棍责千总,此

  无稽之谈也。康熙三十八年,奏准武职上司将所属末弁,如有事故,并不揭参,

  任意笞辱者,罚俸一年,笞辱守备以上者,降二级调用,此亦武职所应知也。

  ◎虚衔

  国家引年之典,有赏给虚衔者,即古人所谓赐板也。《魏书·肃宗纪》:

  “熙平二年,诏京尹所统百年以上赐大郡板,九十以上赐小郡板。”亦有称给板

  者,“神龟元年,诏京畿百年以上给大郡板,九十以上给小郡板,八十以上给大

  县板,七十以上给小县板;诸州百姓百岁以上给小郡板,九十以上给上县板,八

  十以上给中县板”。亦有称板假者,《孝静纪》:“天平三年,遣使者板假老人

  官,百岁以下各有差。”亦有称板赠者,《吴悉达传》:“刺史以悉达兄弟行著

  乡间,板赠悉达父勃海太守。”又有作扳授者。武定八年,太公庙碑阴所列板授

  钜钅鹿太守、扳授顿邱太守以下二十馀人皆是,扳与板字盖通用。

  ◎仰

  缪莲仙曰:仰者,下瞻上、卑望尊之词,如仰观、仰赖之类是也。今官文自

  上行下多用仰字者,或谓前明往往以台辅重臣谪居末秩,上官不敢轻易指使,故

  寓借重之意曰仰,不知君于臣亦有用此者。宋太宗遣中使以茶药等物与希夷,仰

  所属守令以安车软轮迎先生,则仰字之为下行由来旧矣。

  ◎改元

  宋代改元最多,其说最不一。《铁围山丛谈》云:“太上即位之明年,改元

  建中靖国者,盖垂帘之际,患熙、丰、元之臣为党,故曰建中靖国,实兄弟为

  继,故踵太平兴国之故事也。明年亲政,则改元崇宁,崇宁者,崇熙宁也。崇宁

  至五年正月,彗出,乃改明年为大观,大观者,取《易》‘大观在上’,但美名

  也。大观至四年夏五月,彗出,因又改明年为政和,政和者,取‘庶政惟和’之

  义也。政和尽八年时,方士援汉武故事,谓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

  为得天之纪,而汉武但辛巳朔旦冬至,然今岁乃己酉朔旦冬至,真得天之纪矣;

  又太宗皇帝以在位二十年,因大赦天下,是时上在位已十有九年,明年当二十年,

  举是二者,乃下赦,改十一月冬至朔旦为重和元年,重和者,谓和之又和也。改

  号未几,会左丞范致虚言犯北朝年号,盖北先有重熙年号,时后主名禧,其国中

  因避重熙,凡称重熙则为重和,朝廷不乐。是年三月,遽改重和二年为宣和元年,

  宣和者,上自以常所处殿名其年,然实欲掩前误也;自号宣和人,又谓一家有二

  日为不祥,及方腊起,连陷二浙数郡,上意弥欲易之,独难得美名,会寇甫平而

  止,七年冬遂内禅云。”大抵名年既不应袭用前代,又当是时多忌讳,以是为难

  合,而古人已多穿凿征兆,有自来矣。至仁庙初始垂帘,儒臣迎合时事,年号天

  圣为二人圣,明道为日月,故后人咸祖述之。至若“元”字,谓神宗、哲宗以元

  符、元丰登遐,且本朝火德,不宜用水若“治”字,又谓英庙治平不克久,凡十

  数义,或出于宦官女子之常谈,皆不足据也。又王得臣《尘史》云:“中书许冲

  元尝对客言,熙宁末年、神宗欲改元,近臣拟‘美成’、‘丰亨’二名以进,上

  指‘美成’曰:‘羊大带戈,不可用。’又指‘亨’字曰:‘为子不成,可去

  “亨”而加“元”。’遂以元丰纪年云。”

  ◎永嘉

  钱竹汀先生《养新录》载:“史绳祖《学斋占毕》记淳熙二年,邛州蒲江县

  上乘院僧筑殿辟地,得古,其封石作两阙状,有文云:‘永元年二月十二日,

  蜀郡临邛汉安县安定里公乘、校官椽王幽,字珍儒。’凡二十九字。绳祖之大父

  勤斋先生子坚跋云:‘永之号,不见于史。’按冲帝即位改元,史传相承以为

  永嘉,之与嘉,文字易混乱,一年而改,见于他文者几希,非此刻出于今日,

  孰知汉冲帝永嘉之应为永乎?”按此竹汀先生所录如此,然又安知非上乘院古

  石之偶讹其字乎?存此以广异闻可矣。

  ◎保大

  江南保大中,浚秦淮,得石志。案其刻有“大宋乾德四年”凡六字,他皆磨

  灭不可识,令诸儒参验,乃辅公反江东时年号。太祖受命号宋,改元乾德,江

  左始衰,岂非威灵(一作棱),将及而符谶先著邪?又刘贡父《诗话》云:“太

  祖欲改元,须古来所未有者,宰相以乾德为请,且言前代所无。三年正月平蜀,

  有宫人入掖庭者,太祖因阅其镜奁,背有‘乾德四年’,大惊曰:‘安得四年所

  制乎?’宰相不能对,陶谷、窦仪奏对曰:‘蜀少主曾有此号。’太祖叹曰:

  ‘作宰相须是读书人!’”然二公又不知辅公已有此号矣。

  ◎日本

  日本,古倭奴国,唐咸亨初更号日本,以近日出而名也。其国有官名关白者,

  犹云宰辅之职,代相更替,专国政。国习中华文字而读以倭音,俗尊佛,尚中国

  僧,敬祖先,得名花佳果非敬僧即上祖墓,立法严,人无争斗,有犯法者,事觉

  即自杀。气候与江、浙齐、产金磁器、漆器、金文纸、马,出萨峒马者良。萨峒

  马即萨摩州也,其地山高水寒,刀最利,故倭人好以为佩。所统属国,北为对马

  岛,与朝鲜接,南为萨峒马,与琉球接。对马岛与登州直,萨峒马与温、台直,

  长崎与普陀东、西对峙,水程四十更。厦门至长崎,北风由五岛入,南风由天堂

  入,水程七十二更。海道以更计里,一昼夜为十更云。其与中国贸易者,长崎岛

  为百货所聚,商旅通焉。国尤饶铜,我朝经制,鼓铸所资,滇铜而外,兼市日本

  铜,谓之洋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岁额市四百四十三万余斤。商办

  铜斤,有倭照以为凭信,携带绸缎、丝斤、糖、药等物往日本,市铜分解各省。

  乾隆二十四年禁止丝斤出洋,又两广总督请将绸缎、绵、绢一并禁止,嗣据江苏

  巡抚奏请,仍许洋商酌量携带,每船皆有定额,非办铜商船,不得援以为例,从

  之。前明关白兴帅蹂躏朝鲜,八道几没,后朝鲜内附本朝,而侵凌始息。崇德四

  年日本岛主及对马州太平守平义成致书朝鲜,胁取土产,朝鲜国王惧,以二书来

  告,然日本究不敢兴兵,则震天威之所致也。前明日本使者害哩嘛哈上表入

  贡,明太祖因询其国风俗,奏答五言诗一首云:“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

  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刍清酒,金刀脍素鳞。年年二三月,桃李自成春。”

  帝恶其不恭,绝其贡献,示欲征之意。考日本疆域分八道、六十六州、一百二十

  三郡、八十八浦,宜其不知汉大而云“国比中原国”也。然其人多寿,就国王论,

  如神武天皇一百二十七岁,孝灵天皇一百十五岁,孝元天皇一百十七岁,昭孝天

  皇一百十八岁,孝昭天皇一百三十七岁,开化天皇一百十五岁,崇神天皇一百二

  十岁,垂仁天皇一百四十岁,景行天皇一百有六岁,成务天皇一百有七岁,神功

  天皇百岁,应神天皇、仁德天皇俱百有十岁,雄略天皇百有四岁,降年之永,中

  土所希,所云“人同上古人”,盖言虽大而非夸矣。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