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萬曆野獲編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两汉魏晋南北朝笔记 唐五代笔记 宋元笔记 明人笔记 清人笔记 民国笔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萬曆野獲編卷十六

  秀水沈德符景倩著

  桐鄉錢 枋爾載輯

  科場三

  ○科場三

  三試分占三名

  三試三名內

  五魁俱詞林

  會場遇火

  覆試

  癸未二首相長子

  土舍科目

  嘉靖三丑狀元

  一榜詞林之盛

  兩中鄉試

  會場搜檢

  子先父舉進士

  年伯

  戊辰公卿之盛

  同科同時宗伯

  劉進士晚達

  進士房稿

  癸未丙戌會元

  指摘科場

  乙酉京試冒籍

  上榜士子三木

  登科錄父祖官

  宰相子應舉

  王國昌

  己丑詞林

  國師閱文偶誤

  陳祖臯

  舉人再覆試

  宗室應試之始

  舉人勒停會試

  錄舊文

  王李晚成

  畿元取鄉人

  乙卯應天闈中之異

  丙辰兩大老

  觀政進士禮不同

  旗竿

  △三試分占三名

  【三試分占三名】弘治庚戌科。直隸丹徒人靳文康 【 貴】 。以解元舉會試第二、廷試第三。分次第占三名。最為奇事。又二科丙辰。京師人陳瀾。以順天鄉試第二。為會元廷試第三人。雖占第三名。然稍錯綜矣。至正德三年辛未科。四川新都人楊慎。以鄉試第三、會試第二、廷試為狀元。較靳又以次順占為尤奇。而弇州紀盛事。云靳為榜眼則誤矣。吾浙科名雖盛。然而無如此奇者。直至嘉靖戊戌科。而慈溪人袁元峰 【 煒】 。以鄉舉第二人。登嘉靖戊戌會元。廷試探花。刻一印記曰。天下一二三人。向來無與為對者。至萬曆己丑。浙之會稽人陶石簣 【 望齡】 繼之。其鄉會廷對名次與袁毫不爽。相去五十年。又同二百里內人也。袁不及下壽。陶不滿五旬。又俱無後。此其所同。袁入政府官至少傅一品。得下諡文榮。陶官至祭酒四品。得上諡文簡。此其所異。然品行則不啻薰蕕矣。後又十五年而慈溪人楊崑阜 【 守勤】 。亦以鄉試第三。登甲辰會元狀元。科名又勝袁。且同一邑。其志趣亦頗相似云。浙中又有楊守阯。為鄞縣人。以鄉試登第三。成化戊戌會試第四、廷試第二。亦分占三名而少第一。其嫡兄守陳。已先浙江解元。恰好補之。後守陳、守阯同官詞林。又同時為翰林學士。對掌南北詞林印。尤為極盛。此又在靳文康之前。恰與袁文榮同郡。亦浙中佳話也。 【 實錄云。守阯鄉試第一。見實錄正德七年八月。又云同為解元學士。似不謬矣。】

  △三試三名內

  【三試三名內】弇州所記解元狀元凡九人。而宣德庚戌科狀元林震。則本省解元。其會試又第二。而盛事述遺之。僅見于科試考。震授修撰。其後事不可考矣。按是科會試止取一百人。首場論語出二題。中庸出一題。孟子竟不出。論語止刻一程。五經各刻一程。末場五策問中少第三第五對策。此時文字已大備。何以缺略乃爾耶。又解元會元弇州所紀者十一人。而永樂二年甲申科。有吉水劉子欽者。以先一年癸未江西第一。會試復冠多士。弇州亦不之載。子欽改庶吉士。丁憂再入翰林。修永樂大典。授刑部主事。謫戍廣西南丹衞。仁宗登極。用廷臣薦。起江西新淦訓導。歷騁湖廣、福建應天鄉試。歲滿請致仕歸。年八十八卒於家。其遭際亦奇矣。又甲申科取進士四百七十三人。而弇州科試考。亦不載。幷無劉子欽會元姓名。余向已紀子欽科第。茲因弇州再記之。弇州云。是科楊相會元。

  △五魁俱詞林

  【五魁俱詞林】弘治十八年乙丑。會試第一名董■〈王巳〉。廷試一甲為榜眼。二名湛若水。三名崔銑。俱改庶吉士。四名謝丕。一甲探花。五名安磐亦入館。至正德十二年丁丑。會試第一名倫以訓。廷試一甲為榜眼。二名汪應軫。三名葉式。四名江暉。五名王廷陳。俱改庶吉士。蓋五魁無不入詞林者。真制科中盛事。至隆慶二年戊辰。會試第一名田一雋。以至張位、陳于陛、沈一貫。共四經魁。俱得詞林。且三人俱大拜。而會元失之。其盛亦可相配。俱南宮佳話也。萬曆丁丑庶常。吾鄉凡四人。馮具區以會元。先人以館元。其留為史官固宜。而楊楚亭 【 德政】 、陸葵日 【 可教】 。俱得拜編修。亦浙中一時之盛。

  △會場遇火

  【會場遇火】禮闈之遇災。人知天順癸未科。而不知正德三年戊辰科亦然。先是熒惑守文昌不移。司天者屢以為言。傳入闈中。為之備。甫畢 【 畢字據寫本補。】 末場。火發於內。力救而止。遂促出榜期。以二月廿七揭曉。纔畢事而至公堂被燼。延及試錄板亦焚。星占之應如此。

  △覆試

  【覆試】科場覆試一法。在唐宋已有之。要之非盛世待士體也。本朝士子被言者。必再試。至成弘而後。則愈毖矣。然景泰末年。順天解元徐泰。亦覆而得留。後終不第。蓋會場主者已作意擯之。會場入彀者例不許覆。以故翟諸城二子求試而不允。惟嘉靖己未科。吏部尚書吳默泉子紹。為言官糾其曳白。倩人入場。正危疑間。有文書房一內臣紿之曰。上將面行覆試。紹窘甚。出其資行賂。夜分搬運達旦。然實無此事。而橐已空矣。近年壬午之南。戊子之北。俱有此舉。然以王辰玉、何等才。而亦列其中。所以乃翁有死不受辱之疏也。至丙辰會元。乃以覆試斥。則古來制科一大變矣。近科事後有議。如壬午應天舉人賀學禮。以覆試不通而斥。丁酉順天舉人邱夢周。以解題差誤而斥。其以再覆試而丁艱竟歸不到者。則戊子順天舉人屠大壯。以考館被議。覆試而以病辭者。則辛丑進士項鼎鉉。兩人之不赴。俱有故。然終不得譴。近壬午歲監生劉襄之。已考選中書舍人。兼侍書。侍福邸供事矣。吏部郎中趙邦清。因劾堂官及同寮。謂襄之所試瑞雪詩。先有關節。襄之不服。自請覆試。既而九卿科道稱其再試詩合格。旨下。命供職如故。此非科目也。反不失故物。亦異矣。

  △癸未二首相長子

  【癸未二首相長子】嘉靖癸未科。華亭徐相長子璠。以南京應試。作奸問革。萬曆癸未科。德清方相長子世鴻。以北京狎妓墜馬死。問革。二相俱在事當局。俱係冑君。俱不致仰累其父。前後恰好六十年。璠後得恩宥授官。仕至太常卿。又自以考滿得一廕。且長子元春舉進士。官亦至太常卿。但不知方氏後當何如也。

  △土舍科目

  【土舍科目】貴州鎮遠府推官楊載清。本應襲土舍也。曾中貴州鄉試。既襲職後。巡撫楊一渶為請於朝。乞如武舉例。加陞一級。以為遠人嚮學之勸。旨下吏部議。以土司額設定員。且在任。難以加陞。宜於本府量加俸級。且著為例。此嘉靖三年事也。以遠夷而知讀書應試。自是清朝佳事。何吝一階半級。不以獎借之。當時廟堂諸公。方以議禮暴貴。無一留意人才者。至隆慶五年。貴州麻哈州應襲土舍宋儒遂舉進士改庶常。不聞吏部厄之也。載清亦不幸不生右文之世耳。嘉靖初。廣西思恩府那馬司巡檢黃理故。其子黃暘。以府學廩膳生員襲職。尋以征南贛功。陞指揮僉事。先是正統三年。四川馬湖府舉人王有學。以生員得薦。因病不能會試。過期始到。例罰充吏。於是有學原籍長官司。遣通事貢馬。乞宥其罪。上以夷人能讀書登科目。固已可嘉。特免充吏。許會試。是時三楊同在內閣。知國家大體。故有此處分。賢於嘉靖間諸公遠矣。馬湖今已改流官統長官司。但舉人誤試事。何至遂降為掾吏。此例不知始于何時。革于何時。今雲貴二省新第者。俱以路遠難到。必至次科方入京會試。若以有學律之。不充吏者尠矣。宣德七年三月。大通關提舉司吏文中。自陳儋州昌化學生。中永樂二十一年鄉試。以病未試。繼丁母憂。宣德六年至。部以違限充吏。海外之人伏望軫念。上命試其文可取。命復舉人候會試。其事與正統同。

  △嘉靖三丑狀元

  【嘉靖三丑狀元】嘉靖二十年辛丑狀元沈坤。直隸太和衞人也。歷官南祭酒。憂居。以倭事起。將吏奔潰。坤率壯勇保其鄉里。遂以軍法榜笞不用命者。其里中雖全。而人多怨之。有儒生輩為謠言搆之。南道御史林潤彈治之。時坤起為北祭酒。上命捕至詔獄拷治。瘐死獄中。潤所劾梟敗卒之首。幷刴住房人兩手。皆無其事也。至三十一年癸丑科。狀元為陳謹。福建閩縣人。以中允丁憂歸。忤其鄉戍海之卒。被衆聚毆而死。四十四年乙丑科。狀元范應期。浙江烏程人。以祭酒罷官歸。乃子不肖。牟利殖貨。斂怨鄉曲。巡按御史彭應參憎之。募民訐其過。里中奸豪因百端窘辱之。應期不能堪。遂自縊死。凡連三丑三元。俱隕非命。且其事俱誣。俱不得白。亦異矣。

  △一榜詞林之盛

  【一榜詞林之盛】弇州紀盛事。但述一榜中大僚。而未及詞林。今按嘉靖辛丑館中。則宰相五人。潘宮保 【 晟】 、高宮保 【 儀】 、嚴宮保 【 訥】 、高少師 【 拱】 、陳少傅 【 以勤】 。尚書五人。董宗伯 【 份】 、陸宗伯 【 樹聲】 、徐司空 【 養正】 、萬宗伯 【 士和】 、裴宗伯 【 宇】 。贈尚書一人。陳宗伯 【 陞】 。其三品大九卿又七人。不暇盡記。然內惟潘為一甲第二人。餘皆庶常也。弇州記一榜四相。于辛丑但紀潘新昌、嚴常熟、高新鄭、陳南充。而遺高仁和 【 儀】 。亦千慮之一失也。後戊辰詞林。七相。五尚書。十侍郎中丞。可以繼之。

  △兩中鄉試

  【兩中鄉試】嘉靖間兩舉鄉試者。為會稽陶中丞 【 大順】 。先以冒籍舉順天經魁。事發斥歸。後仍中浙江第四名。登乙丑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而不知先朝已有之矣。福建莆田人黃壽生者。先舉建文元年己卯鄉試。後文皇登極。以革除繳還公據。仍為諸生。尋以貢入京。中永樂六年戊子應天第一名。九年辛卯成進士。選庶常。拜翰林院檢討。又直隸束鹿人王倫者。故大學士王文子。景泰七年丙子。順天鄉試不第。王文奏請欽賜舉人。尋英宗復辟。王文伏法。倫革斥不得會試。且謫戍。後改名宗彝。再中順天鄉試。登成化二年丙戌進士。仕至南京禮部尚書。諡安簡。則尤為異矣。若近日王國昌。亦兩登兩畿賢書。然先名胡正道。又老于公車以歿。未為異也。唐舟。廣東瓊山人。中革除己卯鄉試。永樂癸未復試。俱中第二名。次年甲申舉進士。授新建知縣。陞江西僉事。降衢州府通判。旋以微罪謫戍隆慶衞。仁廟登極。薦授監察御史按浙江。終其官。有子亮。從父官衢州。入常山邑庠。因中永樂丁酉浙江鄉試。次年戊戌成進士。除泗州判官。改詹事主簿。又改王府奉祠。仁宗即位。以潛邸恩。陞寧國府同知。賜鈔幣以歸。其父子履歷。亦大異恆格矣。又羅崇嶽。江西廬陵人。中景泰四年順天鄉試第一名。以冒籍斥歸。仍中江西鄉試二十九名。天順元年。會試第一百十二名。廷試二甲四名。又汪諧。浙江仁和人。少冒順天香河籍。中景泰四年順天鄉試。尋被革。復舉浙江鄉試。登天順四年進士。此諧本傳所載者。諧第後。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史官至禮部右侍郎兼學士。以弘治十二年卒。贈禮部尚書。其父澄。舉進士為御史。以事見法。遺誡諸子。勿讀書應舉。諧與弟篪。俱登甲榜。子舉賜。又相繼成進士。以上俱載志傳。余再三繙閱始得之。其他絓漏必尚多也。汪諧登科錄。書父仲淵。想以極刑。諱其名而書字。亦異矣。成化四年。浙江樂清人章元應。以父任南吏部侍郎。冒籍應天中式。為言官所發。革回。又中浙江鄉試二十名。登十一年進士。其父即章綸。英憲間名臣也。諡恭敏。其後元應。亦致通顯。

  △會場搜檢

  【會場搜檢】科場之禁。在唐宋甚寛。如挾冊者。亦止扶出。不錮其再試也。本朝此禁甚嚴。至三木囊頭。斥為編氓。然僅行之鄉試耳。會試則不然。蓋太祖嘗云。此已歌鹿鳴而來者。奈何以盜賊待之。歷朝以來。搜檢之法。有行有不行。而試錄中。則仍無搜檢官。猶遵祖制也。至嘉靖末年。時文冗濫。千篇一律。記誦稍多。即掇第如寄。而無賴孝廉。久棄帖括者。盡抄錄小本。挾以入試。時世宗忌諱既繁。主司出題。多所瞻顧。士子易以揣摩。其射覆未有不合者。至壬戌而瀾倒極矣。先是己未之春。御史亦有建言宜搜檢者。上不允。 【 不允原作允之。據寫本改。】 至乙丑南宮。上微聞挾書之弊。始命添設御史二員。專司搜檢。其犯者。先荷校於禮部前一月。仍送法司定罪。遂為厲禁。以至于今。然試錄之不載搜檢如故也。四十年來。會試雖有嚴有寛。而解衣脫帽。且一搜再搜。無復國初待士體矣。近科丁未。浙人邵喻義者。故才士。第三場。將所纂邸報中時事儷語。抄錄批點。攜入以供策科。偶與監軍爭語。謂其懷挾文字。邵不能平。至拳毆之。監軍扭結登堂。時內監試御史為葉永盛、李時華二人。李素以酷名。意右監軍。微訾邵之橫。葉曰。僕巡鹽兩浙。曾試此生。拔為案首。其人奇才。今番必登進士高第。且所攜亦奏疏中語。實非懷挾。宜命之卒試為便。李以乙科起家。葉偶不記憶。遂觸其盛怒。立命去衣。痛笞二十。枷之場前。雖屢次疏辨良苦。終無人敢為昭雪。又聞邵之父。時以貲郎為兵馬指揮。正司巡徼。曾讞一貞婦被訐。兵馬受其敵之賂。枉法坐之。此婦自經死。不數月。邵臨場。時時夢中見神人教之曰。子此番必會元。但五策要留心。不然且第二矣。故有挾而入。說者謂此婦實為祟。以致其敗。如隆慶庚午浙場諸葛一鳴事。然則鬼之黠。勝人多矣。

  △子先父舉進士

  【子先父舉進士】近代曾陽白少參。後其子省吾三科。登嘉靖壬戌進士。董龍山給諫。後其子嗣成二科。登萬曆癸未科進士。人所知也。前此四川新都楊春號留耕者。以成化乙酉舉鄉試。又十七年辛丑始舉南宮。時已年四十有六。其長君廷和。已先登戊戌進士。為翰林檢討矣。初仕行人司正。官至湖廣提學僉事。告歸在林下二十年。受乃子少師之封。以正德乙亥終於家。時年八十。較之曾少參老而見其子削奪籍沒。董給諫不及送乃父之終。其全福真為罕睹。留耕翁之登第後十年。同鄉萬文康卒。其愛妾擁貲數萬。為其所得。遂成富人。是時留耕亦將耳順矣。其他如吾鄉包檉芳。亦先其父汴登甲榜一科。

  △年伯

  【年伯】弇州謂同年之父。與父之同年。執禮不同。此固然矣。乃其中又多有可商者。以余所見聞。如曾陽白 【 璠】 。舉嘉靖壬戌進士。其子大司空確菴 【 省吾】 。先以丙辰登第歷顯宦。其拜少司馬時。壬戌諸公。多為其子部郎者。而司空修父執之禮不少假。至于彼此相避。反覺不安。又董龍山 【 道醇】 。舉癸未進士。其子儀部青芝 【 嗣成】 。先舉庚辰進士。不欲于癸未榜稱年姪。為乃翁呵責。勉強書刺中晚字。而禮數則殊不然。此等皆窒礙難行者。又如嘉靖辛丑榜王大司馬思質 【 忬】 。督薊遼。以忤分宜致重辟。說者謂鄢劍泉侍郎 【 懋卿】 有力焉。鄢、豐城人。亦辛丑榜中人也。後王仲子麟洲 【 世懋】 。分藩江右。與鄢絕不往還。鄢時坐戍歸里。訟言于人。責王薄于世誼。王大怒。遍貽書江省諸仕紳。歷數其罪惡。且以父仇未報為恨。使鄢當日果有是事。麟洲之宣告。似不為過。而鄢之責王。亦不智之甚矣。

  △戊辰公卿之盛

  【戊辰公卿之盛】弇州以一榜四相為盛事。此未足異。惟戊辰一榜。則趙少師 【 志臯】 、張少師 【 位】 、沈少師 【 一貫】 、朱少保 【 賡】 、陳宮保 【 于陛】 、王宗伯東閣 【 家屏】 、于宗伯東閣 【 慎行】 。先後宰相七人。真是極盛。若尚書則十八人。亞卿、中丞、三品京堂。則五十二人。而七相中五人一品。二人贈一品。尚書中四人一品。二人贈一品。凡繫玉者十三人。此制科以來。未有之盛也。弇州又以弘治乙丑一榜七玉為最盛。蓋未見戊辰之十三也。若嘉靖壬戌則亦七玉。為少師申時行、李汶。少傅余有丁、王錫爵、蕭大亨。少保楊俊民。太子太保蹇達。亦可嫓美。今名碩輩出。勞烈孔彰。聖主酬功。將來更不勝記矣。

  △同科同時宗伯

  【同科同時宗伯】萬曆戊子至丁酉十年間。凡五易宗伯。初為朱山陰 【 賡】 憂去。于東阿 【 慎行】 代之。于致仕。李富順 【 長春】 代之。李致仕。羅會稽 【 萬化】 代之。羅卒。范豐城 【 謙】 代之。俱戊辰科也。同時掌詹者。陳南允 【 于陛】 亦帶禮書。而南宗伯又有黃晉江 【 鳳翔】 、沈鄞縣 【 一貫】 。凡八人。亦云盛矣。是時張新建 【 位】 。以及陳南充、沈鄞縣。相次以禮書帶閣銜。首揆則趙蘭溪 【 志臯】 。合之又得宗伯二人。而先任禮書東閣。又有王山陰 【 家屏】 。自來宗伯之多。無如此一榜者。羅、甲子戊辰探花。

  △劉進士晚達

  【劉進士晚達】楚荊州公安縣人劉 【 珠】 。故與張江陵相公封翁 【 文明】 。同為諸生。相厚善。比辛未江陵主會試。劉始登第。則年已及稀齡。張太翁。受一品封久矣。又三年甲戌。江陵滿五旬。劉在郎署為詩以壽。中一聯云。欲知座主山齊壽。但看門生雪滿頭。江陵為之一啟齒。

  △進士房稿

  【進士房稿】南宮放榜後。從無所謂房稿。丁丑馮祭酒為榜首。與先人俱尚書首卷。且同邑同社。兩人為政。集籍中名士文。彙刻二百許篇。名藝海元珠。一時謂盛事。亦創事。至癸未馮為房考。始刻書一房得士錄。于是房有專刻。嗣是漸盛。然壬辰尚少三房。乙未少一房。俱京刻無選本。至戊戌則十八房俱全。而婁江王房仲有閱藝隨錄之選。至辛丑遂有數家。今則甲乙可否。入主出奴。紛紛聚訟。且半係捉刀。謾不足重輕矣。

  △癸未丙戌會元

  【癸未丙戌會元】李晉江取元時。各房俱無異議。惟書一房。為吾邑馮具區太史。獨以鄒安福卷為當第一。即兩領房亦不能決。時大主考以詢先人。先人為書二房。謂李卷為勝。衆始和之。榜遂定。其後李聞之甚不樂馮。至甲午應天鄉試。李晉江為主考。出管仲之器首題。馮為南掌院。作擬程一首。為一時膾炙。及錄出。則晉江程大遜之。心銜遂深。遇李來謁。馮迎謂之曰。公所取士。不但文嘉。即擎榜徐生亦名實俱稱。果擎得榜起。李驚愕別去。細詢於人。蓋末名為徐學易。滁州人。素以力聞。能于監中手扶堂柱。離地數寸。真賁育之流亞。而時藝不甚佳。馮先為司業時所試士也。故有是言。李益憤憤。後馮為祭酒。被言聽勘。則郭江夏代之。賴其力得昭雪。使晉江在事。馮其殆矣。至次科丙戌。王太倉主試。立意以簡勁風世。故首袁公安。榜初出。人望不甚歸。太倉公岸然不屑。急以試錄魁卷寄辰玉。是年錄文大半出王手筆。其父子最相知信。自謂此錄冠絕前後。乃子必驚賞無疑。及報書至。更無他言。但云此錄此卷行世之後。吾父勿復談文可也。太倉得書大怒。次科戊子辰玉舉京兆第一。其卷乃翁亦不甚愜意。及辛丑舉第二。太倉公批卷云。此子久困場屋。作此以逢世眼。即此一念。便不可與入堯舜之道矣。文字一道。家庭間。意見迥別若此。況朋友乎。宜晉江之終不忘情也。辰玉辛丑授官後。即奉差歸里。日惟課子。每命一題。輒自作一首。乃孫晚謁大父。必問云。今日何題。乃父文云何。其孫出以呈覽。輒云不佳。即呼紙走筆。不搆一思。頃刻而成。今所刻課孫草是也。友人沈湛源應奎時為彼中廣文親見。每為余言。嘆服以為天人。 【 友人至天人共二十五字。據寫本補。】 然辰玉高才。正如大令之于右軍。所謂外人那得知者。是父是子。斷不可再得也。

  △指摘科場

  【指摘科場】自壬午應天。夷陵王少宰子之鼎、之衡敗後。並追論江張二子冒濫鼎甲。彈事者俱得志。且超遷。于是乙酉順天冒籍事起。指出宮掖。鍾給事以風聞劾之。主試張宮諭調南去。中式者至荷校。蔡侍御請從寛被重貶。而北京兆主試一差。皆目為苦海。戊子指摘尤苦。至覆試而猶未定。饒比部疏更苛峻。直至辛丑王緱山會試、廷試俱第二。而後中外帖然。然主北試者。亦先一年歿矣。辛卯之役。南主試為陸太史 【 可教】 。北為馮太史 【 琦】 。榜出後。禮科都給事中胡 【 汝寧】 。出疏糾之。陸馮辨闈中事甚晰。二太史俱無恙。而胡反受挾私抵飾之議矣。蓋先一科饒比部疏侵閣臣。不無過激。而胡特疏參之。饒又胡同郡人。一時多不直胡者。至辛卯而事勢已變。馮陸又詞林所推許。胡不識物情。不惟白簡見詘。御史馮從吾等復彈治之。次年癸巳竟坐不謹斥。向來所居為奇貨者。一旦喪氣失志。無所措手矣。又閱一科為丁酉。議者復起。則專主副考焦太史 【 竑】 。庚子又起。則專主副考顧太史 【 天埈】 。自此以後。或默或譁。又非予所得而言矣。酉子二科副考。初係陪推。俱越前資數人。久不奉旨。比入闈之夕始下。則已不及辭矣。豈命當罹毀。因而誤受眷知耶。或云政府素憎二人。故投疑網以穽之。未知然否。

  △乙酉京試冒籍

  【乙酉京試冒籍】乙酉秋榜後。有順天諸生張元吉者。投揭長安。謂浙人冒籍得雋。致妨畿士進取。科臣鍾羽正。露章言之。浙士馮詩等八人。斥為民。詩與章維寧。罪至荷校。史鶴亭太史 【 鈳】 。以縱子冒籍。革職閑住。主考張玉陽 【 一桂】 調南京。董督學調別衙門。御史蔡時鼎。以救正外謫。說者謂張元吉以貲冠京師。與鄭貴妃家至戚。又貴妃弟入闈不得薦。故以此修郤。一時當事者。未免迎合內旨。處分遂爾過酷。是冬凜冽倍常。馮、章二生。被三木于京兆門前。僵凍幾死。府尹沈繼山 【 思孝】 。浙人也。以鄉曲憐之。倍予衣食。得不斃。事聞于宮掖。亦調南京太僕卿。初得旨。止降俸二級。沈請于政府。尚得乘轎腰鈑花否。政府云。降俸不降級。何為不可。沈遂仍服不疑。給事中唐堯欽。遂劾以抗違明旨。沈因得調。時皆憎唐之承望風旨。蓋沈曾左袒吳、趙、江、李諸人。久忤揆地也。夫外省冒籍誠宜禁。若輦轂之下。則四海一家。且祖制。土著百名之外。中三十五名。其三十名冑監。而五名則流寓。及各衙門書算雜流。舊錄歷歷可考。何冒之足云。況前一科會試。鼎甲一人。庶常二人。皆浙人也。何以置不問。而獨嚴于鄉試。株連波累至此耶。亡命巨姦。借通州籍。納吏拜官者。充塞海內。孰從而正之耶。此後亦屢有以冒籍受攻者。皆不能勝。而順天訐告諸生。或有反坐被褫者矣。獨張元吉者。後改名。以歲貢得縣令。晉知州。

  △上榜士子三木

  【上榜士子三木】鄉會場。士人已登名籍。仍斥革。且問罪荷校者。以余所見。則京師凡三度矣。乙酉科之冬。京闈冒籍事起。浙人馮詩、章維寧。俱枷於順天府門。其指出宮闈。備極慘毒。識者冤之。丙午科之秋。順天第四名鄒汝鑛。以割卷敗露。枷於禮部門。其文本出馬顯忠求補缺額不允。未幾鬱死。事已奇矣。至丙辰科。而沈同和以懷挾倩筆兩弊。得列榜首。亦枷於禮部門。其覆試時不能成篇。並題旨亦不記憶。自有制科以來。會元無此大辱。使在世宗朝。處分必不僅如此。兩榜鄒、沈兩元魁。俱出吳崇仁主試。兩錄中俱存其經與名次。而刊去其人。真千佛名經中。大怪異災變也。崇仁懟言官譏諷。自咎命薄致然。恐難盡諉之命。若乙酉順天之役。無端累及史太史 【 鈳】 削籍。張宮諭 【 一桂】 、沈京兆 【 思孝】 、董御史 【 裕】 。俱外謫。則真命之不猶矣。史、餘姚人。嘉靖甲子第三。辛未會魁。

  △登科錄父祖官

  【登科錄父祖官】登科有錄呈御覽。其三世父祖爵秩。但直書某官。如尚書侍郎以至郎官及外寮。並不書所官何部分何地方。此例相沿已久。近日始有分析寫某地者。最為失體。若曾削籍。則空白如庶民。曾降級。則書現任或所終之官。非若私行序齒錄。可以前銜混入者。近見今上丙戌科登科錄。湖州人潘大復。父名季馴。以太子少保刑部尚書為民。時尚在家未復官。其名下竟空不書爵位。最為得之。然亦故事相傳如此。至於二甲第四名查允元者。杭州人。其父查志立。名下書參政。余按志立雖曾為大參。以計典左官。後補參議。以事褫職。歸田已久。從未牽復。安得仍稱故官。君父之前。似不宜詭飾。而在事亦無糾正之者。其後紛紛不可勝紀矣。

  △宰相子應舉

  【宰相子應舉】自江陵諸子鼎甲以來。政府象賢。例為建言者所議。至婁江公子之才。亦指摘及之。蓋以觸權之名甚美。不問其無忝科第否也。婁江當國後。蘭溪繼之。其郎君無可應選舉者。已而四明繼蘭溪。其長子沈泰鴻。有聲諸生間。人皆以高掇期之。偶至京省父。四明紿之曰。汝盍授廕為試中書舍人。就北雍試。不勝浙闈逐隊耶。泰鴻信之。四明竟題為尚璽丞。得旨供職。蓋絕其登進。可超然免於評論也。泰鴻大恨。請急歸家。視其父若深仇。四明有所愛庶子。百端虐侮之。家庭之間。無聊生矣。四明在位久。卒被惡聲以去。歸里至與璽丞不相見。初不難借其子以市公。終於攢鋒聚鏑。受前人未有之彈射。所謂拙事無好手也。

  △王國昌

  【王國昌】嘉靖間。巡視光祿給事中楊允繩。糾劾光祿寺丞胡膏之貪。反為所訐。謂其訕上事玄。故減醮壇供給。上大怒。逮楊論死。竟斃獄中。胡改重慶府通判。又陞徽州府同知。至隆慶初元。胡坐前事及他不法。論重典。楊復官襃贈。錄一孫名忠裕者為冑子。至萬曆戊子。應天鄉試。忠裕得薦。而胡膏之養子王國昌者。亦同榜中一百三名。於是科道糾之。謂膏本餘姚人。而國昌為徽州人。先是乙酉科。以餘姚縣生員。冒順天通州籍。名胡正道中式。已經參論問革。今安得復冒徽州。奉旨。王國昌查明問斥如前。此後國昌屢至京師奏辨。無有肯為昭雪者。國昌乃具疏擊登聞。謂既斥於順天之浙籍。再斥于應天之徽籍。姓胡既不可。姓王又不容。則天壤之間。當置臣何所。疏下覆勘。時有憐之者。謂其詞直。且非胡膏真血胤。亦可末減。其人能頃刻成文數十篇。皆鋪敘可觀。因許覆試入會場。今且得為廣文矣。王自云。隨其養父戍河南時。先已中式一次。問其何科。則笑不對。未知確否。余識其人。年將稀齡。尚慷慨談文談兵如少年然。其為浙產。為中州。為徽人。終莫能明也。

  △己丑詞林

  【己丑詞林】己丑詞林如焦弱侯、董元宰。俱以文學冠時。一以察謫去。一以察例轉。至今未牽復。比年以來。則陶石簣、劉雲嶠二公。俱負相望。陶居家最久。丁未年以房師李晉江故。忽被暗糾。云座主復推座主。門生復及門生人。皆疑駭。既而知其由來。蓋一御史受指詞林。為掃除前輩地也。陶尋轉祭酒。終不出。至己酉而卒於里第。又三年庚戌。劉以少宰起家。一時擁戴諸君。奉為赤幟。且謂懼入相。吾輩橫飛直拜在即矣。劉未幾亦逝。陶不及知命。劉不登下壽。議者惜之。余謂此天所以完二公令名耳。往事姑無論。即如戊辰詞林趙蘭溪、張新建。以諫止奪情。忤江陵起謫籍。沈四明以甲戌入場。江陵公子卷在其房。不得中。為江陵恨詈。皆負一時重名。聯翩大拜。其設施俱不滿人望。又如辛未之鄧定宇、張陽和。丁丑之馮琢菴。海內俱望為霖雨。使其秉政。或猶之乎戊辰諸公也。即謂造物愛而全之亦可。又如浙人沈司馬 【 繼山】 、孫司馬 【 樾峰】 。俱不及為太宰。人皆惋惜。然二公亦幸而不秉銓耳。觀孫富平末路可鑒矣。御史暗糾疏。後復明指其人。云座主復推座主者。謂甲辰之楊守勤。將推座主顧起元。而顧復推座主方從哲。幷再起沈一貫也。云門生復及門生者。謂新閣臣李廷機。將及門生陶望齡。而陶復及門生湯寶尹。湯又及門生邵景堯輩也。如此株連波累。無論其言信否。然而心術可知矣。

  △國師閱文偶誤

  【國師閱文偶誤】猶憶戊子春。婁上王辰玉、松江董元宰入都。名噪一時。士人皆以前茅讓之。無一異詞者。至辛卯則湖州二沈 【 演、■〈氵寉〉】 。在成均其名亦甚振。而祭酒蕭漢沖。每試輒抑之。不令居一二名。獨酷愛一松江人。謂必冠京兆、冠南宮。至錄科又以為監元。六館先生力爭之不得。未幾演第一。■〈氵寉〉第三。而松江生至今未第。其人余亦熟識。不欲著其名耳。丁酉年則劉兗陽為祭酒。時徐元扈 【 光啟】 入監。其博洽無雙。且精工時藝。比錄科獨見遺。凡續案四度。終不肯收。有一胥吳人。名沈文選哀之。為叩頭乞憐云。其嫡表弟亦屢祈而後續出。則八月初七日矣。徐登解元往謁。怒不許通。恚恨文選。重笞逐出。並革其頂首。蓋文字至此時。已無憑據。即蕭、劉兩法眼。亦目迷五色矣。因思成化間。吳文定 【 寛】 以歲貢入都。年已五十餘。長沙李文正。即以會、狀兩元許之。其時文有定價如此。

  △陳祖臯

  【陳祖臯】浙之海寧太學生陳祖臯。治春秋最有聲。其應辛卯順天鄉試。已舉榜首。時乃父吏垣都諫。方以聚劾去位。比拆榜知為都諫子。遂寘之。而別以他卷登賢書。後頻擯場屋。至乙巳歲。以妻母歿。其僕治奠。于途有誤殺滿指揮事。陳時實在家不與知也。當事者憎之。拷掠楚毒。羅織致大辟。都諫有己丑春秋房門生二人。時同在詞林顯重。並有相望。都諫哀懇其道地。勿能得。因恚恨甚。作雜劇名詅癡符者。中有狄靈慶一段。以比二詞林。而身擬袁燦。都諫歿後。祖臯事得白。且還其諸生。出獄未幾病卒。其得□□門生力云。都諫以麟經掄魁。有文壇盛名。丙戌先以吏科散給事分考。至己丑以吏科再入。亦前後省中所無。京兆分考屬之中行及守部進士。以得入為榮。然亦難取必。近年則有吳江沈宏所 【 珣】 侍御。先以中書入閱尚書。至己酉再入。亦稀有之事。

  △舉人再覆試

  【舉人再覆試】今上二十年壬辰三月廿八日。時會試已竣事久矣。試御史綦才。工部候缺主事周如綸。各上疏。請覆試順天戊子舉人鄭國望、李鴻、屠大壯、張毓塘四人。此四人者已于己丑春為禮部主事高桂所論。覆試仍許會試。至是已入闈兩度矣。又請覆試山西舉人王兆河、江西舉人陳以德、山東舉人楊爾陶三人。王為故太宰國光子。陳為故左都御史炌子。楊為故太宰巍子。俱壬午及己酉中式。向無議者。獨以大臣子弟。故亦指摘及之。如綸疏中。又盛稱王衡、王宗濬二解元為俊才。今年衡不投卷而去。宗濬投卷而不赴試。時論高其品。且原其心。以謂二人羞與國望等為伍也。時衡父錫爵給假在家。上虛首揆召之而未至。濬父家屏。以次揆代攝。故如綸譽之。然衡亦戊子順天中式。與鄭國望等同覆試者。而家屏子發解者自名濬。初不名宗濬也。署名尚訛。何取昌言。識者笑其受嗾之愚。獻媚之巧。後二人俱屢蹶。官終不振。此諸舉人奉旨再覆試。皆存留如故。惟屠大壯因報母亡奔喪。遂以規避論黜。議者謂大壯若入試亦不免。蓋時情必欲處一二。以實主試之罪。而大壯其首也。

  △宗室應試之始

  【宗室應試之始】本朝宗室。許應科舉入仕途。人但知聖恩曠蕩。首被天潢。而宗室已先有請。奉旨允行久矣。鄭世子載堉。於萬曆二十二年。條奏七事。俱為宗藩應試臚列。一令奉國中尉以下。盡同民生赴考入學。一宗生舊有考校換授之議。第四品以上。難改他官。但許宗學作養。不得混子衿就試。他如宗子游泮。亦同生員衣冠。無得仍服命服。既願充諸生。即以賜名入試。他無名祿者。始從便命名。若中式者。皆書國姓及名爵以自別。其他若鎮國、輔國之署官。仕版銓除之內外。與夫宗學中序列。自世子郡王以下。俱視行輩尊卑。以比齒冑之義。上俱命定為永制。自此朱邸諸侯。始以清流自奮矣。次年乙未。載堉又上曆法歲差之疏。以駁天官之謬。其說甚辨。而禮官不能從。但請明詔賜襃而已。若宗室應試。竟無頌其功者。

  △舉人勒停會試

  【舉人勒停會試】今年署禮部事。侍郎李廷機。上疏謂舉人在籍恣肆。作奸犯科。無法懲創。請將最不肖者。勒停會試。以示裁抑。上允之。談者尤其太苛。然亦有激而成。先是御史孔貞一。巡視東城。有一南方舉人。投牒訴其妹為樂戶掠買為娼。今偶遇於京師。乞追斷完聚。孔大怒。盡法懲樂戶。立以娼女給還。未一年而此婦復為娼于京城之外。細■〈言冏〉之。則舉人愛弛。已高價別售青樓。其婦亦北人。初非妹也。孔聞未信。密偵之果然。以此痛恨其事。告之晉江。因遂有此舉。其人浙之杭人。以甲午中式。不欲言其姓名。恐汚齒頰。臨場禮部出示。不許入試者。普天凡數名。而此人壓卷云。

  △錄舊文

  【錄舊文】科場帖括。蹈襲成風。即前輩名家垂世者。亦間有藍本。然未聞全場勦刻文。登高第者。惟近科乙未會試第二名。以尚書出鄒泗山太史之門。其卷為房師所賞。薦為榜首。終為易房陶石簣太史所壓。取會元去。鄒大以為恨。比出闈。則知衆譁然。有言前場七藝。盡錄坊刻。自破承至結題。不易一字。坊間尋刻魁卷。亦不復改竄。其聲華亦頓減。房師大覺無色。然猶為二甲傳臚。授禮部主事。在官四年。方將出為督學使者。一疾不起。其後辛丑會試。有一閩士。老于公車。翹捷善走。好談理學。其社友草為破題謔之。云腳轎夫之腳。心聖人之心。一時戲語耳。是年首題為畏聖人之言。此君遂用以作破。然荒謬潦倒。僅完闈事。初無奢望。迨榜出。則已高標名字。乃知填榜時。一卷已甲者。當擬乙。會天漸明。不得細搜。隨意抽得此卷。臨胊馮少宰為正主考。見心聖人之心五字。大喜。以為奇絕。立命本房加批點評語。即以入彀。此其同里同年徐十洲侍郎為余言。

  △王李晚成

  【王李晚成】王辰玉發解時。名噪海內。後以口語。兩度不入試。或不竟試而出。至辛丑登第。則踰不惑矣。房師溫太史語之曰。余讀兄戊子鄉卷時。甫能文耳。不謂今日結衣缽之緣。王為憫然掩袂。漢陽李若愚 【 若愚原作愚□。據萬曆己未科錄改補。】 時藝亦為後進傳誦。直至今年己未始第。出李續溪太史之門。初謁座師曰。向初入塾。蒙師以兄文見課。苦其不能習誦受笞。今得稱師友甚幸。李亦哭失聲。蓋久抑得伸。且有升沉之感。古云喜極而慟。真有之。前此嘉靖間。則崑山歸熙甫。有聲公車。鄞余文敏 【 有丁】 欲師之。不許。余及第後。乙丑分校禮闈。得歸卷而奇之。置之上第。事亦相類。

  △畿元取鄉人

  【畿元取鄉人】順天鄉試。大抵取南士為解元。蓋以冑監多才。北人不敵。間取一二北士。多不愜衆論。其推服者。僅今上丙子魏允中一人耳。頃乙卯科。給事中劉文炳。真定人也。為其鄉人不平。請取北人為解者。謂燕趙乃至尊豐鎬。不當使他方人得之。上允其議。且定為永制。時首揆方中涵。京師人。亦欲私其桑梓也。竊以故元用蒙古人為狀元。而中華人次之。此陋俗何足效。善乎世宗之言曰。天下皆是我秀才。何云冒籍。聖哉。

  △乙卯應天闈中之異

  【乙卯應天闈中之異】乙卯科。應天修葺試院。有魚見于圊中。識者已怪之。至第二場。忽於供給所搜得透印無名試卷數通。監試提調大驚。拷掠左右甚苦。終不得其故。遂將私貯試卷之人斃之杖下。而不敢聞之朝。懼株連者衆也。次年元旦大朝會。時覲吏與試士俱集大廷。忽衆中有人持大鐵椎。狙擊御史凌漢翀于班行。碎其首仆地僵絕。舉朝大驚。急擒下。則故巡捕提督都督同知凌應登也。御史為從者舁至寓復甦。用良藥敷治。僅得不死。是日相顧錯愕。謂今年必有異變。至二月會試。遂有假元一事。假元則去秋應天所舉也。魚有龍門飛躍之兆。而屈居溷穢。已屬奇妖。至于獬豸觸邪。反遭朱亥之厄。其事又發于辰年元會。兼有羣龍無首之象。變不虛生。信然哉。凌應登者。不知何許人。久居京師。貧甚。專與中貴游。亦粗通文藝。後漸成富人。凌御史以計偕。至認為同宗。稱兄弟。通緩急。御史第後。為福清令。以葉相力入臺班。時應登亦登武進士。官環衞已久。時時指稱臺臣雁行。居間挾詐。外議籍籍。御史恚懼。遂絕之。不與往還。應登尋以一品司游徼。為西臺發其奸狀。革任回衞。說者謂出凌御史指授。應登憤恨。具疏自白。且訐御史諸不法。直欲手殺之。然後自刎。不意垂剋受縛。旨下勘問。應登遠戍。御史亦奪職閑住。

  △丙辰兩大老

  【丙辰兩大老】比年大僚不補。在位者寥寥。丙辰之春。六卿及總憲僅得四人。時太宰為楚之鄭鳴峴 【 繼之】 。大司寇為浙之李旭山 【 誌】 。又兼掌都察院。二公俱乙未生。各年八十二歲。出入朝省。精力如少壯人。固一時人瑞也。

  △觀政進士禮不同

  【觀政進士禮不同】新科進士。分觀政衙門。本同時共事。而其禮則大不同其在吏部都察院者。見司官及道長。用堂屬禮。在禮部用師生禮。在兵部用前後輩禮。在戶、刑、工用同寅禮。直於廳內。並揖分賓主。而刑曹與大理寺。又以西署閒寂。郎官及新進諸君。輪日會飲。吉凶慶弔。恩同僚舊。蓋筮仕伊始。而九卿衙門。權勢之濃淡。人情之冷熱。一一盤踞於胸中。欲他日之恬退自安。得乎。吏部四司郎官。例不接本。以新第進士。居三甲末者。代之。凡歷三年。即選京官。有行取科道之望。且次年順天鄉試分考。亦必屬之人得意為揣摩。每致浮謗。前車之覆者多矣。變而通之。亦無不可。國初五軍都督府。俱有進士觀政。不知相處體例何似。

  △旗竿

  【旗竿】弇州觚不觚錄云。士子鄉會得雋。郡縣始揭竿於門。上懸捷旗。至申吳門拜相。地方官創狀元宰輔以揭其門。謂為異事。其所云吳中一大司馬子授金吾者。則指凌洋山 【 雲翼】 子元德也。一大宗伯子廕冑子。則指徐太室 【 學謨】 子兆曦也。訝其壯麗。倍于報捷。殊不知近日此風處處皆然。沿以為例。而富室入貲為中書舍人者。及近日諸生冒廩納准貢生者。皆高竿大旗。飄颻雲漢。每入城市。彌望不絕。更可駭歎。又南宮報後。得鼎甲者及選為庶常者。復另植黃竿。另張黃旗。比鄉會加數倍。其僭侈無謂更極矣。余往年游新安。過程守訓之門。其人以市棍。從兩淮稅監陳增作參隨。納中書。門左右兩大牌坊。中層署程姓名。而撫按以下。俱列名于下一層。為之吐舌泚顏。門前又豎六旗竿。頗怪之。因下輿窺其室。則前堂牓曰王恩三錫。後堂曰咸有一德。令人憤懣。目不欲開。未幾守訓敗。俱拆毀矣。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