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萬曆野獲編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两汉魏晋南北朝笔记 唐五代笔记 宋元笔记 明人笔记 清人笔记 民国笔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萬曆野獲編卷八

  秀水沈德符景倩著

  桐鄉錢 枋爾載輯

  內閣二

  ○內閣二

  二相詩詞

  宰相讞獄之始

  禁苑用輿

  金書誥命

  命名被遇

  嚴相處王弇州

  計陷

  宰相黷貨

  權臣籍沒怪事

  籍沒古玩

  籍沒二相之害

  嚴東樓

  居官居鄉不同

  遠婚

  嫉諂

  呂光

  直廬

  大臣用禁卒

  宰相世賞金吾

  兩給事攻時相

  邵芳

  新鄭論事矛盾

  華亭故相被脅

  攻保公疏

  保留宰相

  大臣被論

  絲綸簿

  宰相時政記

  新鄭富平身後

  陳飛

  顧文康陸少白

  諛墓

  五臣

  △二相詩詞

  【二相詩詞】嚴分宜自為史官。即引疾歸臥數年。讀書賦詩。其集名鈐山堂藳。詩皆清利。作錢劉調。五言尤為長城。蓋李長沙流亞。特古樂府不逮之耳。夏貴溪亦能詩。然不甚當行。獨長於新聲。所著有白鷗園詞藳。豪邁俊爽。有辛幼安、劉改之風。其謀復河套。作漁家傲詞。亦其一也。二公故風流宰相。非伏獵弄麞之比。獨晚途狂謬取敗耳。夏之蘇夫人。亦工詩餘。更是作家。

  △宰相讞獄之始

  【宰相讞獄之始】慮囚雖大事。然刑部、大理寺。乃專責也。朝審主以冢宰。熱審主以中官。已屬侵越。若宰相則不問決獄。自古已然。惟洪熙元年。曾命內閣學士。同公、侯、伯、府部堂上官會審重囚。至成化初元而罷之。時李文達當國。其保相體多矣。又至嘉靖十五年冬。上特命少傅大學士李時、夏言。同武定侯郭勛。審刑部重囚。釋放應死者。凡六十八人。時以為太縱。然此舉因改獻皇廟號。及恭上章聖太后徽號。大霈宇內。其時赦書中未行。即有刑部具題。請敕大臣會法司審卹之條矣。以故特遣賜敕行事。本係一時曠蕩之恩。比至竣事之後。三臣再請遍行天下。遵照京師。一體審恤。上允其議。其事在閏十二月。弇州誤記作是年三月熱審。因以為不遣內臣之證。則失實甚矣。此後惟隆慶四年。兼掌吏部大學士高拱。自以意請朝審主筆。蓋專為王金一案。借以陷徐華亭。既非故事。亦非上意屬之也。

  △禁苑用輿

  【禁苑用輿】嘉靖間。供事內廷奉玄修者。宰臣嚴分宜。以衰老得賜腰輿。至八十再賜肩輿。為古今曠絕之典。其同事而恩眷稍下者。則有夏文愍、翟文懿。俱賜乘馬。二公因私用腰輿。上聞以為僭。心銜之。夏被禍。翟被逐。已胎於此矣。二公之恣不必言。但今西內宮址前。尚豎二石碑。刊宮眷人等。至此下馬。則當時御前婦寺輩。皆非徒步矣。又貴璫輩承恩。有賜內府騎馬者。最貴。則云著於內府坐櫈杌。其製如腰輿而差小。直舁至乾清宮。至今尚然。何以當國首臣。拱奉離宮。又非朝宁比。反不得與婦寺埒也。○先時與夏貴溪同直者。有武定侯郭勛等。亦賜乘馬。後則徐華亭、郭安陽、嚴常熟、李興化、董吳興、袁慈谿諸公。皆未聞有得腰輿者。何論肩輿。若成國朱氏兄弟、咸寧侯仇鸞、駙馬崔元、錦衣帥陸炳輩。皆右列纓弁。雖同在直廬。益不敢望矣。

  △金書誥命

  【金書誥命】今制。惟封王拜妃。用金範字於冊。及給功臣鐵券。則字用金填。至於告身。雖貴極上公。但墨書而已。今上初年。刑部尚書王之誥。以前任邊功。進太子太保。封贈四代。乃賂主者。得金書誥命。後為言官所糾。上命改正。而宥其罪。王為江陵兒女姻。然抗直不肯附麗。且時進逆耳。為世所重。疑其不應僭侈乃爾。後乃知亦有所本。世宗朝夏文愍 【 言】 以一品得誥。遂創為金書。時夏貴寵冠廷臣。且司誥敕者。皆其屬吏。惟所頤指。臺省亦懾其燄。莫敢救正。即此一事。其驕恣已甚。且幸上事玄修。無暇省覽。蓋膽大合之器小。宜其掇奇禍也。

  △命名被遇

  【命名被遇】宋米元章潔癖。擇壻久不得人。有士人名段拂字去塵者。米大喜曰。拂矣而又去塵。真吾壻也。遂妻以女。段即高宗時諂附秦檜。拜參知政事者。我朝世宗極重命名。如甲辰狀元。以夢聞雷。即取秦鳴雷為首。至己酉年。嚴分宜獨相。請加閣員。時會推數人。俱不當上意。適數日前。言官建白。有重治本事為起語。上頷之。遂點茶陵張文毅、餘姚李文安二人。蓋張名治。李名本也。李時為祭酒。名最居末。忽承特簡。舉朝駭之。久乃知其故。茶陵拜踰年即卒。餘姚在相位十三年。以憂歸。至今上丁亥。始終於家。蓋林下又二十七年。二公末路。又不同如此。○姓被遇者。如弘治丙辰。上拆進呈卷。得朱恭靖 【 希周】 。因謂首揆徐文靖曰。此人乃同國姓。徐曰。其名希周。周家卜年八百。遂欽定為第一。蓋兼姓名得之。又今上癸未。得吾鄉朱少宰。乙未。得金陵朱宮諭。俱以國姓掄大魁。聞亦出聖意特拔。其以名近似而落者。如以孫曰恭為孫暴。徐鎋為害今。俱不得狀元。

  △嚴相處王弇州

  【嚴相處王弇州】王弇州為曹郎。故與分宜父子善。然第因乃翁思質 【 忬】 方總督薊遼。姑示密以防其忮。而心甚薄之。每與嚴世蕃宴飲。輒出惡謔侮之。已不能堪。會王弟敬美繼登第。分宜呼諸孫切責。以不克負荷。訶誚之。世蕃益恨望。日譖於父前。分宜遂欲以長史處之。賴徐華亭力救得免。弇州德之入骨。後分宜因唐荊川閱邊之疏。譏切思質。再入鄢劍泉 【 懋卿】 之贊決。遂置思質重辟。後嚴敗。弇州叩閽陳冤。時華亭當國。次揆新鄭。已與之水火。正欲坐華亭以暴揚先帝過。為市恩地。因昌言思質。罪不可原。終賴徐主持。得復故官。而卹典毫不及沾。鄢與新鄭。俱思質辛丑同籍也。嚴、徐品行。不待人言。而弇州每於紀述。描畫兩公妍醜。無不極筆。雖於恩怨太分明。亦二公相業有以自取之。新鄭秉政。瑕瑜自不相掩。弇州第其功罪。未免有溢辭。且詞及簠簋。則未必盡然也。當華亭力救弇州時。有問公何必乃爾。則云。此君他日必操史權。能以毛錐殺人。一曳裾不足錮才士。我是以收之。人咸服其知人。○世宗遺詔。盡起諸廢臣。其老疾者。許加銜致仕。華亭同邑馮南岡 【 恩】 以南臺直諫論大辟。緣乃子行可請代。得赦出。編戍家居。三十餘年矣。年已衰甚。尚望徐念桑梓。特大用之。竟以老例。加大理寺丞致仕。其少子學憲時可恨之。每書徐相事。必苛索痛詆。略似弇州之報嚴。

  △計陷

  【計陷】夏桂州主復河套。欲為書生封公侯計。至作漁家傲曲。徧令人屬和。以為功在漏刻。至世宗入仇、嚴之譖。始驚怖自辨。諉出套之罪於曾銑。上終不聽。以至西市之僇。此何異蔡元長主復燕雲。及送其子攸北征詩云。百年信誓須堅守。六月王師盍少休。又云。身非帷幄若為籌。蓋諉伐遼之罪於蔡攸。比金人入犯。京終不免潭州竄死。初同一任事。後同一卸責。然蔡預策北征之必敗。而夏不能料套功之無成。其識見相去遠矣。當夏未下獄時。適陝西澄城縣有移山之變。事在嘉靖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直至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入奏。時上方修長生祈福。而元旦得實封。且正值曾銑出塞失利之期。上震懼。且大怒。而嚴介溪授真人陶仲文密計。令譖夏於上。謂山崩應在聖躬。可知周太史答楚昭王故事。移於將相。又私語大璫。漢世災異。賜三公死。以應天變。又密疏引翟方進事。而夏遂不免矣。上元旦即下聖諭。謂氣數固莫逃。亦不可坐視者是也。夏死後十四年。為壬戌歲。嚴氏敗。亦由術士藍道行扶乩傳仙語。稱嵩奸而階忠、上元不誅而待上誅。時皆云徐華亭實使之。蓋夏、嚴受禍。皆出讐口。而扶乩更巧於占驗矣。當其同在事時。嚴之事貴溪。如子之奉嚴君。唯諾趨承。無復僚友之體。夏故淺人。遂視之如奴客。嚴雖深險。然為華亭所籠絡。移鄉貫。結婚姻。時時預其密謀。因以心膂相寄。不虞兩公各懷腹劍。陽托丙、魏、房、杜之同心。陰學勾踐沼吳之故智。可畏哉。嚴之殺夏。陰佑之者。陸炳、崔元也。嚴既逐後。乃子世蕃。再以逃軍被重劾。時華亭意尚猶豫。而同里人楊豫孫、范惟丕進謀。不如殺之。以絕禍本。徐始憬然悟。而棄市之旨下矣。陸、崔武人不足道。華亭所善兩公。俱名士大夫。惜哉。華亭謝事。高中元亦欲殺之。然而仇隙久著。且舉動明白。不設陰謀。如曹操議除楊彪。尚有英雄氣。

  △宰相黷貨

  【宰相黷貨】士大夫黷貨無厭者。固云齷齪下流。然為子孫計。或是一理。古來宰相。如秦會之者。其子秦熺。固其婦翁王仲山之孫。而故相王珪之曾孫也。於秦氏何預。乃積鏹侔帝室。至死後。四方珍異。猶集其門。且欲以熺嗣為宰相。抑何愚耶。世廟末年。嚴分宜縱其子世蕃受賂。以致於敗。初聞故老云。世蕃亦非介溪子。余未深信。及聞趙浚谷中丞。為吏部郎中王與齡行狀。直云世蕃為螟蛉子。則分宜固無後也。名穢家滅。為千古笑端。是誠何心。嘗見大璫用事者。其貪墨或十倍於縉紳。而江南富僧。蓄貲巨萬。瓶鉢之餘。至儕程、卓。此輩肝腸。定與人殊。何足深尤。但士人效之。則汚齒頰。羞史冊耳。○正嘉以來。宰相無子者數人。如李西涯之清苦。無復可議。曹健齋 【 元】 之穢裂。不足掛齒。若楊邃菴之急於賙人。夏桂溪之侈於奉養。袁元峯之溺於女嬖。雖交際稍通融。尚是高明之過。最後高中元。平日以素絲自豪。即彈章滿公車。未有訾及其守者。惟弇州以簠簋議之。說者謂出於懟筆。直至近日。嗣子輩爭產。始知其家之厚。人之難知如此。

  △權臣籍沒怪事

  【權臣籍沒怪事】元載胡椒八百斛。蔡京蜂兒三十七秤。王黼黃雀鮓堆至三楹。童貫劑成理中丸千斤。賈似道果子庫內。只糖霜亦數百甕。此猶云食物也。嘉靖間籍沒嚴分宜。則碧玉白玉圍碁數百副。金銀象棋亦數百副。若對局用之。最為滯重不堪。藏之則又無謂。真是長物。然收藏法書名畫最多。至以清明上河圖。特起大獄而終不得。則貪殘中。又帶雅趣。較之領軍鞋一屋。似差勝之。○聞籍分宜時。有褻器。乃白金美人。以其陰承溺。尤屬可笑。蒞事者。謂非雅物。難以進上。因鎔成鏹以充數。

  △籍沒古玩

  【籍沒古玩】嚴氏被籍時。其他玩好不經見。惟書畫之屬。入內府者。穆廟初年。出以充武官歲祿。每卷軸作價不盈數緡。即唐宋名蹟亦然。於是成國朱氏兄弟。以善價得之。而長君希忠尤多。上有寶善堂印記者是也。後朱病亟。漸以餉江陵相。因得進封定襄王。未幾張敗。又遭籍沒入官。不數年。為掌庫宦官盜出售之。一時好事者。如韓敬堂太史、項太學墨林輩爭購之。所蓄皆精絕。其時值尚廉。迨至今日。不啻什佰之矣。其曾入嚴氏者。有袁州府經歷司半印。入張氏者。有荊州府經歷司半印。蓋當時用以籍記掛號者。今卷軸中。有兩府半印。並鈐於首幅。蓋二十年間。再受填宮之罰。終於流落人間。每從豪家展玩。輒為低徊掩卷焉。但此後黠者。偽作半印。以欺耳食之徒。皆出蘇人與徽人伎倆。贗跡百出。又不可問矣。○自江陵與馮保籍沒後。上用法益嚴。凡有犯者不貸。後來如富民徐性善之屬。既以法見籍。而司禮掌印大璫張誠得罪。併其司房錦衣。南鎮撫司僉書。霍文炳者。亦俱沒入。霍用事久。其槖不貲。又如故太監客用之屬。亦從此例。羣小因妄測上有意實左藏。至奸徒王錦襲、王守仁輩。密告先世曾寄重貲於楚府。且及故大司空延安楊晴川 【 兆】 。楊先被籍。而差官同守仁往勘楚府者。還奏所列無一實狀。守仁即下獄論斬。於是凶黨震懼。天下益服上英斷云。○霍文炳之被籍。有一空房。為江右一詞臣賃居。其下有伏藏數萬金。或云詞臣發之。掩為己有。巡城御史況上進。露章於朝。詞臣削籍去。其事之有無不可知。然此公理學名臣。官至坊局。時望甚重。是年丁酉。已定南京主考。忽被汚見斥。其程策無所用之。遂以畀相知二人。因有應天河南二錄雷同之事。阿堵作祟。宛轉蔓延。一至於此。奇哉。

  △籍沒二相之害

  【籍沒二相之害】籍沒罪人貲產。在前朝不能盡紀。如世廟末年之籍嚴分宜時。世蕃聞重劾。先往戍所。而其子紹庭為緹帥。馳急足歸報乃祖。預匿諸珍寶於所親厚。及欽遣使者至。所籍不及額之半。於是株累其姻友。以至無辜。俱嚴刑賠補。如鄢懋卿、萬寀輩。受其卵翼。為之角距以取富貴。固不足惜。而江右小民。瘡痍數十年猶未復。亦可哀矣。今上癸未甲申間。籍故相張江陵。其貽害楚中亦如之。江陵長子敬修。為禮部郎中者。不勝拷掠。自經死。其婦女自趙太夫人而下。始出宅門時。監搜者。至揣及褻衣臍腹以下。如金人靖康間搜宮掖事。其嬰稚皆扃鑰之。悉見啖於饑犬。太慘毒矣。其後追逮王 【 王原作至。據寫本改。】 少宰、曾司空所寄頓。終不及數。上亦用大臣言。留田千畝。以贍太夫人。先是馮保籍後。亦已留衣二箱。銀千兩。僅降南京奉御去矣。廢遼庶人憲■〈火節〉之太妃。遂借端歸罪故相。求復國。賴上聖明不聽。然遼故宮已先被上賜。加拓為故相第宅。太妃因得以有辭。夫此汚瀦不祥之地。江陵公何所見而偃然居之。當時亦何以不撤毀而歸之上相。真事理之難解者。迨江陵籍沒後。此第又入官為衙署矣。○分宜同時有義子趙文華。贅於吾郡。因征倭事。與胡宗憲同追所侵軍餉。趙已死。其子繫治二十餘年。追不滿數。至累其壻屠御史叔方者。時尚為孝廉。賠至三萬金。郡中又僉派富戶包認。拆其第。每一椽亦勒價三兩。鄉人受毒不可言。其後今上丁酉。籍沒大璫張誠、司房霍文炳。致累鄒泗山德溥宮諭。削籍追贓。又不足言矣。

  △嚴東樓

  【嚴東樓】嚴分宜敗後。乃子世蕃。從粤東之雷州戍所私歸。偕其密友羅小華 【 龍文】 游樂於家園。廣募壯士。以衞金穴。物情甚駭。其舍人子。更多不法。民不能堪。訴之有司。不敢逮治。袁州推官鄭諫臣者。稍為申理。輒罹其詬詈。且有入奏之語。鄭乃與上巡江御史林潤謀。直以聞之朝。謂世蕃招集勁勇。圖不軌。且與龍文日夜詛上。時世宗方在齋宮祈長年。見疏大怒。直批就著林潤拿來京。疏下時林已自差歸署。而先大父為儀郎。同鄉孫簡肅 【 植】 在南臺掌憲。素相知。偶謁之。乃密告曰。昨三更林御史警門而入。出劾世蕃疏相示。即統兵星馳入江右矣。南中尚未有知者。而蕃子紹庭。尚在錦衣。已先■〈言冏〉得報之。即偕龍文南返戍所。甫至雷州。林追兵躡至就縛。龍文至梧州得之。至都用叛臣法。與龍文俱死西市。林以告逆功。陞光祿少卿。尋以都御史撫江南。未幾病。見世蕃為祟。如田蚡叩頭狀。竟卒。按此獄。實出華亭相公意。世蕃不能為厲於平津。而但求償於發難之臺臣。蓋徐之福祚。時正未艾也。○初徐華亭為分宜所猜防。乃以長君太常璠次女。字世蕃所愛幼子。分宜大喜。坦然不復疑。及世蕃逮至將就法。則此女及笄矣。太常晨謁乃翁。色怒不言。偵知其意。遂酖其女以報。華亭辴然頷之。不浹日而世蕃赴市矣。世蕃肥白如瓠。但短而無項。善相者。云是猪形。法當受屠。○羅小華故徽州人。有才慧。因為世蕃入幕客。入制敕房為中書。凡通賄皆屬其道地。因致巨富。後亦同嚴籍沒。其子名六一者。林劾其通倭。詔下捕之。因逃去。後赦還。尚不敢名龍文子。改姓名為王延年。從楚中吳明卿先生學詩。侍游吳越間。以鬻骨董自給。有父風。

  △居官居鄉不同

  【居官居鄉不同】嚴分宜作相。受世大詬。而為德於鄉甚厚。其夫人歐陽氏。尤好施予。至今袁人猶誦說之。焦泌陽在武宗朝。黨附逆瑾。與張西麓 【 綵】 同科。流賊劉六、劉七過其鄉。索焦不得。至縛槀為人。跪而斬之。云為天下誅此賊。其見惡如此。乃近日中州舉入鄉賢。王岵雲方伯。為文祭之。蓋以泌陽邑人。至今猶思之也。可見居官居鄉。自是兩截事。又如江西臨江人朱璉。為御史時。媚張江陵。為入幕第一客。聞其在家。卻忠厚安靜。鄒南臯先生。亦與相善。此張雨若 【 汝霖】 兵部為予言者。張曾令其地。知之甚詳。朱為江陵辛未門生。即留奪情時。言老師不聽主上挽留。狥私負國。門生便入疏參老師矣。即其人是也。又同時邢子愿 【 侗】 侍御。居鄉居官。並有令譽。為其同年一御史所引。與江陵及王彝陵相善。遂廢不起。此又當別論。非前諸公等倫也。

  △遠婚

  【遠婚】近代遠結姻者。如嘉靖間。松江徐文貞之結陸、劉二緹帥。皆楚人。今上初年。西粤光祿卿蔣遵箴之壻於安肅鄭大司馬。皆有所為。世人多知之。近年吾鄉陸工部 【 基恕】 。與江西安福劉冑君孟銑聯姻。相去三千里。劉為畏所 【 臺】 侍御之子。陸為莊簡太宰之子。俱用任子相歡。稱氣誼交。然往還殊不便也。因與 【 寫本與作憶。】 李文達公 【 賢】 以中州而納休寧程篁墩為壻。已屬可異。而傳紀中。又紀文達一壻。為衍聖公孔宏緒。李公何以好遠遣女乃爾。羅彝正糾李奪情。是本朝有數文字。然並不摭拾他語。具見正直人未有不忠厚者。使在今日。即壻程、孔二女事。不知如何描寫矣。其後衍聖公孔宏緒。終以淫虐殺人奪爵。○正德中大學士曹元。京師人也。其婦翁周文端 【 瑄】 。則山西陽曲人。

  △嫉諂

  【嫉諂】宰相以功名著者。自嘉靖末年。至今上初年。無過華亭、江陵二公。徐文貞素稱姚江弟子。極喜良知之學。一時附麗之者。競依壇坫。旁暢其說。因借以把持郡邑。需索金錢。海內為之側目。張文忠為徐受業弟子。極恨其事而誹議之。比及當國。遂欲盡滅講學諸賢。不無矯枉之過。乃其喜佞。則又百倍於華亭。諛之者。伊周不足。重以舜禹。至身後有勸進之疑。亦自貽伊戚也。王太倉以忤張起田間。望重天下。力挽頹波。如甲戌分考門生。陶蘭亭比部賀文。其詞稍溢美。其制稍華侈。遂至面叱遣還。陶後屢躓不振。太倉略不援手。獨喜癸酉鄉試門生李修吾中丞。謂其抗直不阿。海內稱為第一流。究竟晚年密揭一事。為中丞所賣。似亦未深知李底裏也。辛丑以後。礦稅肆虐。而江淮為最。李時正撫江北。巧制稅監陳增致、陳守訓等於死。其功亦不細。蓋學力多得之捭闔云。

  △呂光

  【呂光】呂光者。浙之崇德人。別號水山。又名呂需。少嘗殺人。亡命河套。因備知阨塞險要。遇赦得解。走京師。以其復套策。干曾石塘制臺。曾以聞之夏貴溪。夏大喜。因議舉兵出蒐。如呂謀。分宜以挑釁起禍。間之世宗。兩公俱死西市。晚年游徐華亭門。為入幕客。徐為高新鄭所恨。授旨吳之兵使蔡國熙。至戍其長子。氓其兩次子。籍其田六萬。呂詐為徐之奴。持徐乞哀書。伏哭高公庭下。如申包胥故事。高為心動。至高夫人亦感泣勸解。高入閣條旨。謂所儗太重。令地方官改讞。其獄未結。而高去位。徐事盡化烏有矣。駔俠至此。可怖哉。呂後游輦下。以貲得官。年已七十餘。予幼時亦曾識面。真傾危之尤也。

  △直廬

  【直廬】撰文諸臣。初不過一二宰輔。既而郭勛、崔元。以勛爵入。陸炳、朱希孝。以緹帥入。李春芳、董份等以學士入。人數既增。直房有限。得在列者。方有登仙之羨。不復覺其湫隘。且房俱東西向。受日良苦。惟嚴分宜最後得另建南面一所。甚寛潔。且命賜白金範為飲食器。及他食物甚備。分宜處之凡十餘年。分宜逐。即以居徐華亭。徐徙居其內亦五年。嚴之晚節。以屢出直見疎。徐懲其敗。每遇上命到閣理事。或賜沐至家。輒云在外反不樂。且戀念聖躬起居。不忍暫舍而出。上以是益憐愛之。高新鄭最後入直。具辨胡給事疏中云。所居凡四層。十六楹。最敞。則亦分宜公直房之亞矣。

  △宰相世賞金吾

  【宰相世賞金吾】錦衣為右列雄俊第一。然必以賞功。世及。非大帥即元樞。未有及輔臣者。以故正德中。李長沙等四公。俱力辭平流賊之賞。梁南海之子次攄。自以納級錦衣舍人。冒功僅得百戶。嘉靖中葉。嚴分宜尚以孫效忠。冒嶺南功拜千戶。尋劾罷。蓋此官不輕畀如此。惟世宗初紹。論羽翼功。輔臣楊新都 【 廷和】 、蔣全州 【 冕】 、毛東萊 【 紀】 。俱得世襲指揮使及同知等官。然終謙讓未拜。既而翟諸城 【 鑾】 以行邊功。特拜千戶。即授官其子矣。夏貴溪薄錦衣不屑就。思開五等。致有河套之役。以及於敗。嚴分宜懲其事。但用擒虜功。以其孫鵠受正千戶。且即於南鎮撫司管事。則現任輔臣子孫所未有也。徐華亭緣此亦得世錦衣。不復辭。而穆宗朝。高新鄭、張江陵。亦以軍功得千戶。至今上初年。張江陵之子簡修。遂進指揮。理南司。如嚴氏故事。未幾削奪。亦與分宜同。今閣臣世廕錦衣者。惟楊新都之孫宗吾。翟諸城之子汝敬。徐華亭之曾孫有慶。俱承襲用事。他未見盡拜官也。

  △大臣用禁卒

  【大臣用禁卒】古來宰相。擅權畏禍者。自李林甫以金吾卒。搜捕街曲為異。至憲宗朝。宰相武元衡被刺死。裴度繼相。復用騎士呵衞。南宋。則秦檜為施全所刺。亦加禁軍扈從。本朝既無宰相。亦少擅權大臣。惟弘治初年。馬端肅 【 文升】 為兵部尚書。承憲宗末年武弁冒濫之後。斥去軍營將校三十餘人。於是怨家引弓射入其門。又為飛書。摭其過惡。射之東安門內。上乃給賜文升錦衣騎士十二人為之衞。世宗新即位。楊文忠 【 廷和】 為首揆。汰去諸衞及內監冗員。至十四萬人。因有挾刃伺之入朝輿傍者。事聞。詔以京營卒百人。護廷和出入。蓋不特權奸專恣。為時憤嫉。即鼎革之時。如馬、楊二公。俱一代名臣。稍裁佞倖。遂幾不免矢刃。蓋任事之難如此。若天順間。兵部尚書陳汝言代于肅愍。專橫貪肆。亦為仇家所伺。命給卒衞之。後竟以賄誅。此林甫之徒耳。○夏言亦用禁卒出入西內。則以贊上事玄也。

  △兩給事攻時相

  【兩給事攻時相】新鄭直廬。想是嚴常熟故居。蓋是時嚴甫去位。而高正自春卿入閣矣。時高無子。乃移家於西安門外。晝日出御女。抵暮始返直舍。時上已抱疾漸深。不復日修齋醮。高因得暇。以遂其私。且度上必不能起。稍徙廬中器物出外。此則不獨高一人也。會吏科都給事中胡應嘉者劾高。專引此二事力攻之。時皆謂華亭實與聞。禍且叵測。高聞駭懼。而上迫彌留。不克有所可否。比上崩當下遺詔。徐又獨與門人張居正屬草。不以商之同列。高自以新帝潛藩肺腑臣。益恨之切骨。不可解矣。應嘉後以他事外謫。量移至參議。聞新鄭召還閣。兼掌吏部。驚悸而卒。或云其膽已破裂矣。高再相又三年。而穆宗不豫。戶科給事曹大野疏。論高大不忠十事。其首曰。上服藥既久。中外憂惶。而拱方與刑部侍郎曹金結姻。舉樂大宴。其次曰。東宮出閣講讀。敢圖便安。以二八日方入叩頭。果於慢上。無人臣禮。二事亦罪在不貸。次揆張江陵所授也。時上已憒甚。僅批妄言調外任。拱辨雖留。而無襃詞。未幾上賓天。今上甫即位。高逐去。大野驟進清華。不數十年。以中丞撫江右矣。同一言官。同一受嗾。又同攻一人。同在兩朝末命時。而幸不幸如此。

  △邵芳

  【邵芳】邵芳者。號樗朽。丹陽人也。穆宗之三年。華亭、新鄭。俱在告家居。時廢棄諸公。商之邵。欲起官。各醵金合數萬。使覓主者。邵先以策干華亭。不用。乃走新鄭謁高公。初猶難之。既見置之坐隅。語稍洽。高大悅。引為上賓。稱同志。邵遂與謀復相。走京師。以所聚金。悉市諸瑰異。以博諸大璫歡。久之乃云。此高公所遺物也。高公貧。不任治此奇寶。吾為天下計。盡出槖裝。代此公為壽。時大璫陳洪。故高所厚也。因賂司禮之掌印者。起新鄭於家。且兼掌吏部。諸廢棄者以次登啟事。而陳洪者。亦用邵謀。代掌司禮印矣。時次相江陵。稔其事。痛惡之。及其當國。授意江南撫臺張崌崍 【 隹胤】 。誘致獄。而支解之。時張幷欲殄其嗣。邵有壻沈湛源。名應奎者。文士而多力。從其家重圍中。挾邵二少子於兩膊。踰垣以出。而守者不覺也。沈亦奇士。今以乙榜為國博。與余善。○初。邵在耿司徒楚侗坐中。聞有客至。避之軟屏後。潛窺之。既出。問耿曰。來客為誰。耿曰。此江陵張太史也。邵長歎曰。此人當為宰相。權震天下。此時余當死其手。後果如所言。又金壇于中甫比部為余言。邵於書室。另設一小屋。榜曰。此議機密處。來者不到擅入。此等舉動。安得不敗。邵與呂光 【 光字據前呂光條補。】 同時而先死。呂數年前尚無恙。弇州紀耿楚侗座客事。屬之何心隱。蓋記憶偶誤。然心隱亦江陵所深嫉。因示意楚撫王之垣。按臣郭思極。寘之法。心隱每大言。欲去江陵不難。其徒皆信之。以此媒禍。後聞見收。逃至婺源縣。而郭御史之捕卒追討縛之。後御史趙崇善訟心隱冤。欲反坐撫按罪。上以心隱罪自當誅。不聽。趙疏云。何與江陵本講學舊友。雖屬訛傳。然非邂逅相識可知矣。○江陵最憎講學。言之切齒。即華亭其所嚴事。獨至聚講。即艴然見色。豈肯與一狂妄布衣譚道。時楚人李幼滋為工部尚書。正江陵入幕密客。素以講學為心隱所輕。故借江陵之怒以中之。又耿楚侗亦厚心隱。曾勸王中丞貸其死。而王不從。其後李卓吾尤喜稱之。故得罪四明。受禍亦略同。

  △新鄭論事矛盾

  【新鄭論事矛盾】新鄭掌銓。適當法司會審重犯。意欲平反王金之獄。以陷故相徐華亭。乃自請云。臣以首揆行冢宰之事。宜往讞。因極論王金一案為非。云議事者。假先帝為辭。謂金等進燥藥、丹藥。致大行誤服。又用麝香、附子熱藥。及百花酒喫飲。丹田發熱。遂損聖體。如此誣罔先帝。為天地古今大變。亟宜昭雪。其言甚辨。得旨再問。而王金竟得末減矣。新鄭之意。雖主於修舊怨。然初擬弒逆。則華亭當國。亦果未詳確。使高得借以為詞。賴穆宗寛仁。不深究。及穆宗升遐。江陵為次揆。用馮保掌司禮印。新鄭形勢已危。乃具疏草。令所厚門人都給事程文、宋之韓等。公劾馮保。其第一款即云。保私進邪燥之藥。以損聖體。先帝遂至彌留。又引弘治十八年。太監張瑜誤進藥餌。致損孝皇。張瑜問斬為據。疏上留中。而高逐矣。夫誤藥一也。在世廟。則確證以為無。在先帝。則確證以為有。且二疏俱刊集中。明著俱出其手。又何也。蓋一報仇。一去偪。故出言矛盾而不自覺。遂為有識者所窺。○高公主筆審決。在隆慶四年九月。至次年。則又托詞。歸其事于吏部尚書掌兵部楊襄敏 【 博】 矣。蓋讞決中。已無所關心也。

  △華亭故相被脅

  【華亭故相被脅】隆慶間。高新鄭再起。以首揆領銓。修怨華亭故相。時海忠介撫江南。以翦抑豪強為己任。而前蘇州知府蔡國熙。故有才名。以講學受知於華亭。稱弟子。至是入新鄭幕。願治徐事自效。遂起為蘇松兵備。大開告訐。徐三子俱論戍為氓。同鄉通家子莫廷韓 【 雲卿】 、致仕同知袁履善 【 福徵】 。各以居間自任。脅得數百金。莫以明經優選。袁即家補官出。而今上登極。高逐去。徐事立解矣。莫、袁俱負俊稱。知名當世。此舉頗不為鄉評所與。莫終諸生。袁後為唐府長史。坐事褫職。問徒歸家。老壽健飲啖。暮年游金陵。時馮具區為祭酒。馮少時故與袁諸子同社相善。至是有所關說。馮不能盡從。因搆飛語中之。歐陽比部白簡。即其筆也。蓋才高性忮。至老猶然。居鄉與陸文定亦齮齕。陸終不較。然其警敏實一世少敵。為詩多奇俊語。又頃刻數百言。談笑風流。後來未見其比。王弇州其同年進士也。亦口剌而心服之。

  △攻保公疏

  【攻保公疏】隆慶末年。華亭為御史齊康所攻。實受新鄭旨也。當時人心向徐。因發兩人交搆。謀逐首揆狀。至大小九卿、給事御史。有公疏、有私疏。合力攻高以保徐。至戶部。則葛端肅為尚書。獨不肯上。而侍郎劉自強。為白頭疏上之。高去。而徐得留矣。至隆慶六年。先帝已不豫。而給事曹大野攻新鄭。則受張江陵旨也。於是六科十三道。各有公私本。大小九卿。則各具公疏。劾大野誣陷元輔。而暗攻江陵。大野謫去。江陵大懼。遂以中旨逐高。而江陵當國矣。一高新鄭也。攻之。保之。俱非定論。特皆為勢所怵。而高性粗疎。前攻後保。皆不得安其位。至其後也。丁丑江陵之奪情。庚辰江陵之乞身。無人不保。舉朝如狂。又諂穢令人嘔噦矣。

  △保留宰相

  【保留宰相】保留宰相。事不經見。惟隆慶初。留徐華亭者最多。然以與高新鄭者爭搆。有左右袒也。萬曆丁丑。至江陵奪情。保留則怪矣。然猶曰吳、趙、沈、艾等攻之使去位也。庚辰年。江陵已病。其求歸甚懇。主上亦為心動矣。時大婚已三年。慈聖亦久歸政回宮。聖齡將弱冠。正太阿在握之時。使其得請。可謂君臣終始。兩無負矣。而大小九卿。則吏部尚書王國光等。太常卿陰武卿等。各公疏留之。言路。則吏科都給事中秦耀等。山西道御史帥祥等。亦合衙門保留何也。踰年後病不起。身後旋受大僇。亦豈非諸公再誤之。使上有驂乘之萌乎。此風久革。已三十餘年。至癸丑南宮試。福清獨相。上命主會試。福清初無意辭。有大理丞前御史朱密所 【 吾弼】 特疏勸駕。語微涉讇。見者駭愕。然以時相方為物情所歸。無敢糾之者。御史彭天承 【 宗孟】 露章彈之。其硃語云。輔臣遵旨自恪。邪臣獻媚堪羞云云。疏雖留中。而朱內媿閉門。旋奉差去。次年福清亦謝政。朱歷南北兩臺。所至有聲績。此疏未必有他腸。而舉事稍出格。遂不為識者所諒。○朱奉差以冊封藩府行。自來慶典。無有法官者。朱此差實為創見。蓋朱註籍既久。無顏入班行。政府借此差。曲全其體面耳。

  △大臣被論

  【大臣被論】隆慶初元。兩京科道。以及大小九卿。為徐華亭以攻新鄭高中元少保。凡二十八疏而高去。究竟不能沒高之雄才。今上乙未。科道為孫富平。以攻秀水沈繼山司馬。亦不下二十疏而沈去。究竟不能掩沈之勁節。近日丁未戊申間。言官復為李淮撫。以攻李九我閣學。幷及故相王荊石少傅。各不下數十疏。王終不應召。李遂杜門六年而後行。究竟不能汚王、李之清操。蓋一時同聲附和。正如飄風疾雨。久之天日自然清明。物論之定。固不待蓋棺也。○言事者。須得實。方動上聽。如丁未戊申間。李九我之為宗伯。次揆趙南渚 【 世卿】 之為大司農。真是兩袖清風。而言者至以簠簋衊之。主上素重二人冰蘖。簡注最久。見此等疏。直一笑置之耳。安能轉移聖意哉。又如焦弱侯太史。不過一木強老書生。丁酉年被劾時。給事楚人曹大咸者。至目為莽、操、懿、溫。徒取有識掩口。更誰信之。又彈李晉江諸疏。往往指其學問之僻。執持之拗。全是王介甫。嗟乎。介甫亦何可輕許人哉。

  △絲綸簿

  【絲綸簿】向傳閣中有絲綸簿。為擬旨底本。無論天語大小。皆錄之。以備他日照驗。聞上初年。為馮璫共江陵相匿之。以滅其欺妄之跡。或云。正德初年。已被劉瑾、張綵藏去久矣。甲申年。御史譚岳南 【 希思】 耳剽其說。遂疏請查簿下落。以還舊規。閣中疏辨。謂從無此簿。亦初不聞其說。上詰譚此語所從來。令即回話。譚亦祗以傳聞臆對。因重貶去。簿之有無。總不可知。然代言視草。尚須存藳。豈有聖斷處分。寄草創於近弼。而條擬本案。不留一字。他日誰為將順。誰為規正。又何從辨之。況六科俱有抄旨底案。則閣中雖無故事。特設此一簿亦宜。○按王文恪公震澤長語云。向見陸廉伯。云絲綸簿。為廬陵楊文貞公所匿。後文恪進內閣。則底稿俱在。但不名絲綸簿耳。此語既傳。嘉靖初。言官祖其說。謂楊文貞謀奪情。以此簿奉王振。甚者謂文淵閣印。亦為司禮所奪。詔問簿與印所在。令言者自來追還之。言者伏罪乃已。然則所謂絲綸簿者。亦傳聞之說。未必有此名也。至謂為馮璫張相所匿。抑又夢中說夢矣。又天順日錄云。徐武功有貞奪門。英宗復辟。徐究出絲綸簿歸內閣。此雖李文達之言。然無所據。文達、文恪。俱官揆地。而言之不同如此。

  △宰相時政記

  【宰相時政記】宋世宰相。俱有時政記。以記一時君臣可否商搉之語。以至軍國興革。人材進退亦及之。可備記注之缺。如王安石之實錄。授之蔡卞者。至再撰國史。盡竄執筆舊臣。亦其遺害也。若李綱有靖康及建炎時政記。雖兩當國柄。為日無多。所記甚備。如姚平仲劫金人寨一事。世皆罪綱主謀。今記中載欽宗手札。往復甚明。然則忠定受冤。非此書莫能明也。蓋得失相半焉。本朝無時政記。惟楊文貞 【 士奇】 有三朝聖諭錄。李文達 【 賢】 有天順日錄。李文正 【 東陽】 有燕對錄。李文康 【 時】 有召對錄。俱記柄政時諸事。而不如宋人之詳。若彭文憲筆記。則又寥寥無足採。此外罕見宰相作此書矣。近日張文忠 【 居正】 亦有奏對稿。但俱手疏。及上批答耳。亦間及一二召對。俱非關大肯綮者。蓋此公假借於中涓。或要挾於禁掖。不可見之楮墨者居多。遂幷造膝嘉謨。盡付烏有。可歎也。惟徐文貞 【 階】 有諭對錄抄本。幼即慕之。頃始得從陳眉公借讀。其卷帙幾十倍西楊二李。無論朝野大計。即醫藥齋醮。及宮闈御幸。無所不獻替。不旬日復取去。不及手錄。今徐氏子孫。閟不出矣。聞張文忠 【 孚敬】 亦 【 亦字據寫本補。】 。以書記對揚諸大政者。以付其子遜業。今永嘉子孫微弱。恐遂湮沒矣。○今永嘉公。亦有諭對錄數葉行世。但記救張延齡一事耳。

  △新鄭富平身後

  【新鄭富平身後】新鄭高少師、富平孫太宰。初俱以重名大用。後皆以太剛去位。未幾俱歿於里第。俱無嗣。孫為臺臣時。與徐華亭莫逆。疏詆新鄭最醜。二公道不相謀。相去亦三十餘年。及其在事。擁戴之者俱衆。然皆負素絲之名。即甚憎者。無能以墨議之。近年高繼子務觀、務實等爭產。各交章訟言遺貲百萬。分授不均。奉旨彼中撫按會勘。頃富平身後。羣從爭繼。亦互訐于秦中。諸當事謂太宰積鏹若干。寶貨若干。彼此搆訟不結。時西安推官程策。為之讞決處分。於爰書中備列其數。孫初下世。桃李正繁。恨程不為稍諱。遂以白簡謫程去。兩公立朝錚錚。即微有可議。何至溺情阿堵。使有三尺之孤。必不決裂至此。古人以無後為酷罰。信哉。

  △陳飛

  【陳飛】萬曆初。蒲坂張鳳磐相公。家有一僕。陳姓。善走。一日能八百里。蓋蹻捷天賦。非有他術。因名之曰陳飛。相公子名泰徵者。庚辰南宮登第。遣飛歸報。先馳馬者一日夜已至河中府。則全錄且在手矣。飛之子亦能行。一日止五百里。後為盜。受健吏酷罰。兩足遂攣。然猶三百里也。此外久不聞。近日吳中有一顧姓者。初應募在戎籍。後得異人傳授。云一日夜可千里。淮撫李中丞三才喜之。至與分庭抗禮。近已不能行。聞為忌者奪其囊中一小鐵船去。蓋即其師所授也。奪者又不得其祕呪。如板橋三娘子木人。亦無所用之。顧姓者。余亦相稔。近已改業內外丹矣。

  △顧文康陸少白

  【顧文康陸少白】顧文康未齋 【 鼎臣】 。為封公晚年婢出孽子。父母不禮之。苦貧。讀書古寺中。暇則與羣兒無賴者。盜鄰家狗烹之。薪盡。則析木偶羅漢供爨。至糜爛與諸稚共啖。人誚責之。不顧也。近時陸少白 【 起龍】 大行初年。攻苦僧舍。亦偷狗作饌。亦輟伽藍代爨。曾有詩云。夜半犬羹猶未熟。伽藍再取一尊來。顧崑山人。陸太倉人。產吳中同。負才名同。性俊爽同。特一宰相。一下僚。異耳。陸有膂力。倔強使氣。常與同里吳侍御慎庵 【 之彥】 有違言。鑄一鐵簡置懷袖。上刻此簡專打吳之彥。吳畏之。匿跡鄉居不敢出。吳為王弇州從甥。偶問曰。少白乃欲死我。甥有何罪。王笑曰。子誠無罪。但諺所云。惡人自有惡人磨。則二君是也。吳乾笑。無以答。

  △諛墓

  【諛墓】從來誌狀之屬。盡出其家子孫所創草藳。立言者隨而潤色之。不免過情之譽。如考亭之狀張浚。尚不免此。何論其他。然如二十年前。雲間徐文貞傳。出其同里馮元敏 【 時可】 筆。中間刺譏非一。至於營建萬壽宮一事。謂文貞創謀。以奪分宜之寵。又薦其長子璠。兼工部主事督工。躐陞太常寺少卿。此傳盛行人間。後有語璠以不當刊送者。遂止不行。因與馮成貿首之讐。此後馮仕途屢躓。輒歸咎徐氏下石。至今相詬未已也。元敏乃翁廷尉南岡 【 恩】 之不召。文貞不得辭其責。而元敏作傳。未免借筆舌報怨。聞又其家所乞。乃任情抑揚。亦隘矣。然馮元敏刻集中。所載文貞傳。則推獎過情。無一貶辭。是改本矣。○近日見文貞諭對錄。凡十餘卷。俱世廟手敕。及所答密疏。中間商及齋醮及服食穢褻。俱未免迎合。即建儲大典。聖意欲遲遲。亦不敢顯諫。大抵依違居多。特不敢如分宜父子。懷二心。任上意。於二王中擇一耳。及景恭王就藩邸。穆廟登宸極。文貞遂以定策功著稱。至壬午存問一詔。為江陵公視草。特引羽翼先帝為言。而文貞功名寵眷。遂為近世僅見。然諭對一錄。其子孫何以不祕藏之。致吾輩亦得寓目也。

  △五臣

  【五臣】吳中徐天全 【 有貞】 。以閣臣封武功伯。為曹、石所搆。因其河功告身。有纘禹之語。謂為不臣。幾致伏法。賴雷電示警得免。然猶削奪官爵。長流金齒衞。今上己卯。高昆侖 【 啟愚】 主應天試。以舜亦以命禹為首題。合場喧噪。至江陵敗。言官糾之。謂其用禪受為江陵勸進。上意已動。賴諸大臣力諍得解。然亦盡削宗伯學士之職。焚其三世告身。可見神禹固非臣子所敢當也。頃丁未爰立。現任為朱山陰。起故相王太倉為首揆。而進于東阿。李晉江、葉福清。俱為東閣。御史康驤漢 【 丕揚】 建白疏。有皇上新得五賢輔。何異舜之有五臣。則不言禹而禹在其中矣。此等非分之譽。在尋常文字尚不可。況敢聞之君父耶。賴上寛仁不詰責耳。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国学